又一年了你做防癌体检了吗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转眼一年过去了,你是不是忙着工作,忘了年终体检?预防肿瘤,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防癌体检呢?中医院防癌体检中心相关专家们就来谈谈如何做好健康体检及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与健康查体有区别也有重叠
人类有许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一旦疾病发展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为时过晚,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发现这些疾病的最佳途径就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防癌体检,再通过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专家表示,防癌体检是预防肿瘤的有效途径。
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徐志坚教授表示,癌症预防包括病因预防及早期发现等内容,而发现早期肿瘤、甚至没有症状的肿瘤都有利于治愈癌症或延长受检人生存期。
很多单位都会为员工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很多人会问,做了健康查体,是否还需要防癌体检?徐志坚表示,健康查体与防癌体检有区别也有重叠。
区别是健康体检针对的是所有慢病及“亚健康”状态进行的检查;防癌体检只针对常见癌症进行检查,检查手段是以我国行业内筛查敏感度最高的“金标准”(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诊断方法)手段为核心设计的检查项目。
防癌体检大多是在个体化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个体开展的多个癌种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癌前病变或疾病、可切除或无症状的恶性肿瘤。
虽然癌症被认为是慢病的一种,但由于其高发病率及对健康的巨大危害性,加上其特殊的检查和诊断手段,越来越成为体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检项目中,有的使用的是“金标准”筛查手段,有的不是。
比如,大多数健康体检中使用胸片检查肺部,而癌症筛查越来越强调低剂量螺旋CT的使用;乳腺癌筛查在评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比如40岁以上、有家族史等)强调钼靶的使用,同时也注重超声的应用,而许多健康查体项目只强调超声的作用等。
徐志坚强调,防癌体检是建立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做健康体检,就需要对应检查项目进行补充或“升级”。当然,不同的癌种筛查手段、筛查间隔、筛查频次是不一样的,要进行相应的咨询与补充。
如何升级、选择肿瘤筛查项目
防癌体检如何根据家族史、年龄段、高危因素选择菜单?徐志坚表示,防癌体检是癌症筛查研究过程中循证医学所建议使用的方法——其普查的有效性已被许多随机对照实验证实,而进行的“一步到位”的检查。
对于健康人,可根据受检人的风险因素进行患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相应的危险因素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化学、疫苗接种、营养等干预方式,从而达到使受检人群降低癌症发病率的目的。
每种癌症的风险因素是不一样,所以,其所针对筛查的人群也不一样。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癌的危险因素及检查方法:
肺癌筛查包括CT和痰细胞相结合
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吸烟、职业因素、环境污染、既往非肿瘤性肺疾患、病毒感染、遗传背景,以及肺癌的遗传易感性等。
医院防癌体检中心的数据,在年7月—年6月例参加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研究中发现肺癌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42-75岁,平均54.5岁,中位数年龄56.5岁。I期肺癌17例,II期肺癌2例,Ⅲ期以上肺癌,也就是中晚期肺癌5例)。早期肺癌(I期)发现率超过70%。而现代医学的早期肺癌治愈率已经可以达到90%。
徐志坚表示,防肺癌体检项目适合于我国沿海地区及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最佳筛查方案包括:胸部低剂量高分辨螺旋CT薄层扫描和传统痰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对于CT阴性,痰细胞检查可疑者,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阴性,应在半年内复查。
结肠癌筛查最佳起始年龄有明确规定
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是第三位致死性的癌症。尤其是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5年生存率也仅为55%左右。
高危因素有:肠息肉史、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如离婚、近亲属死亡等)、饮不洁水史、阑尾手术史和家族肿瘤史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目前早期发现是治疗的最关键因素。结肠镜是对整个结肠,一直到盲肠的内窥镜检查,这项检查同时也可以进行息肉的切除。国外的前瞻性的国家息肉研究项目中发现得益于结肠镜检查,结肠癌的发生可以下降75%,可以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筛查最佳起始年龄,对有FAP(腺瘤性息肉)家族史和有HNPCC(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史者,最佳起始年龄为20岁左右;无家族史者可从40岁开始筛检。对50-75岁的成年人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推荐对筛查结果一直为阴性的75岁以上人群和所有8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
对有结肠息肉的病人需要行全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的息肉。在息肉取出后的3年内需要复查结肠镜,如果正常,则每5年进行一次。如果息肉是单发的,并且直径小于1cm,可以将其归为普通危险组。
如果患者一级亲属中有一名年龄小于60岁,或者两名以上任何年龄患有腺瘤性息肉或结肠癌,则从40岁开始应该每五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应该从青春期开始每1-2年就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因为该病遍布结肠,所以乙状结肠镜的价值和结肠镜相当,而且行结肠镜下的切除是不可能的。因为发展为大肠癌的几率几乎为%,所以一般建议作结肠切除。
乳腺癌筛查注重年龄段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①未育或≥35岁出产;②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③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④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⑤乳腺X线间质类型为Ⅱb、Ⅲc、Ⅳc;⑥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⑦胸部放射治疗史。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个体。其所针对的筛查项目和内容根据危险因素不同而有变化:20-29岁,每3年一次临床乳腺检查;≥30岁,每年一次临床乳腺检查及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若有家族遗传史,建议35岁开始摄基础乳腺钼靶片检查,甚至乳腺核磁检查;若非高危人群,则每隔年一次乳腺钼靶片。超过40岁,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拍片检查一次。同时,结合国人乳腺密度情况,建议30岁以后结合超声检查。
徐志坚最后强调,不管是筛查乳腺癌的钼靶,还是筛查肺癌的低剂量CT等任何一种技术手段,都有局限性,敏感度不可能%。换一个角度说,任何一种技术方法都可能是另一个技术方法的补充,即使认为敏感有效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也有漏诊。希望大家正确认识防癌体检,在认识自身的患癌风险的基础上,适宜地选择筛查手段和方法,预防晚期癌的发生。
医院临床第六团支部
胸外科小组提供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中国医学基金会“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