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丽菓酵素反馈之多囊卵巢
2018-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且大多引起生殖障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5%-10%。近几年的研究已广泛认识到PCOS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伴发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许多临床症状,如雄激素水平过高、生殖紊乱、代谢紊乱、痤疮、多毛等。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患PCOS的妇女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增加。目前认为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主要发生在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靶器官——骨骼肌、脂肪、肝脏等,而生殖异常主要发生在卵巢组织。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年已婚妇女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月经调节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这类病人具有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双侧卵巢呈囊性增大。本病首先于年由Stein和Leventhal两人描述,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又被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
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典型病例,可有如下表现:
①月经失调:主要是闭经,绝大多数为继发性闭经,闭经前常有月经稀发或过少,偶有月经频发或过多者。
②不孕:由于月经失调和无排卵,常致不孕,月经失调和不孕常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③多毛与肥胖:由于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可伴有多毛和肥胖,毛发分布有男性化倾向,多毛现象常不为病人注意,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
④双侧卵巢增大:少数病人可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双侧卵巢比正常大1~3倍,有坚韧感。大多数病人增大的卵巢需经辅助检查如B超等发现,不易为临床检查所触及。
●●●
临床表现
一、月经失调表现为原发性闭经者仅占5%,而51~77%患者,呈现为继发性闭经,初潮年龄正常或延迟,继而月经稀发、月经过少或闭经。仍有规律月经者12%,功血伴黄体不健康22~29%。
二、不孕74%(35~94%)系慢性无排卵所致。
三、多毛69%(17~83%),多见于口唇、下颌颊侧、下腹、耻上、股内侧和小腿外侧,并伴有痤疮、脂溢和脱发。多毛与高雄激素血症非同步。(Lobo).
四、肥胖41%(16~49%),多始于青春期前后,渐进性,此与高雄激素血症同化作用和性腺外雌激素促进细胞肥胖大所致。
五、卵巢增生50~75%,为双侧对称性多囊性增大2~4倍,或为子宫体积1/3~1/4为多囊型,亦有20~30%卵巢并不增大呈硬化型。
六、合并症据统计≤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9~25%合并PCOS。约14%PCOS在14岁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
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失调。
②卵巢类固醇生物合成所需酶系统的功能缺陷。
③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另外,有人观察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可有X型性染色体异常,如嵌合型45XX/45XO,或常染色体16、21或22的异常。有人认为与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性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
病理
典型的多囊卵巢呈双侧硬化性多囊性变。大体观卵巢被呈纤维化或胶元性增厚、坚韧、光滑,而呈牡蛎色或灰白色发光增强。体积较正常增大2倍。
卵巢剖面可见被膜下多量直径2~7mm囊状卵泡或较大潴留卵泡囊肿。镜检卵泡内颗粒细胞少而稀疏,卵泡膜细胞增生。闭锁卵泡增多,极罕见有黄体和白体。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①发生于育龄妇女,22~31岁约占85%。
②月经稀发、月经过少、继发性闭经约占60%,无排卵月经、月经过多、过频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者约占20%。
③多毛,约占70%,以上唇、两臂、下肢为显著,乳周、下腹中线可有1至数根长毛。
④肥胖,约占30%,或只有体重增加,而肥胖不明显。
⑤不孕,约占75%,以原发性不孕较多见。
⑥妇科检查,约67%的病人可触及一侧或双侧卵巢。
(2)B超见双侧卵巢均大于正常子宫的1/4以上,内有多个囊性卵泡。
(3)激素测定: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3,有诊断意义,雌酮水平往往超过雌二醇水平。雄激素水平高,而孕激素水平偏低。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都没有正常排卵前的高峰。约30%的病人催乳素也增高。
(4)腹腔镜检查:卵巢包膜增厚呈珍珠色,表面不平者约占73%,卵巢增大者约占80%,卵巢包膜下有多个卵泡散在,使卵巢表面稍突出者约占71%,卵巢表面血管增多者约占64%。
(5)取卵巢组织活检,发现包膜较正常增厚约2~5倍,厚薄不均。皮质下有发育至不同程度的卵泡,直径约2~6mm,少数可达到甚至超过10mm,卵泡内膜细胞增生及黄素化,缺乏或偶见黄体或白体。
根据上述(1)、(2)项即可考虑诊断多囊卵泡综合症,检查项目越多,诊断的准确率越高。
●●●
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1.多囊卵巢的鉴别,多囊卵巢并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尚可能是许多腺外或其他腺体病灶所产生表现之一,引起类似于PCOS的临床表现,需加以鉴别。
2.多毛与毛发增多症的病因鉴别女性多毛(伴或不伴男性化)的病因很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存在雌激素相对不足和雄激素(或其作用)增多,使血雄激素升高或雌激素/雄激素比值下降,偶尔也可由于组织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部分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男性化表现。
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病因鉴别一般不难。临床上要首先确定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
3.迟发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4.分泌雄激素肿瘤
5.泡膜细胞增殖症
6.高泌乳素血症
7.库欣综合征
并发症及危害
可并发子宫内膜癌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危害:
多囊卵巢综合征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排卵。由于没有排卵,所以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而不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反应。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另外,也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能排卵,所以她们无法自然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最常见的不孕症患者。
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分泌大量的雄激素,从而使她们出现雄激素过多的表现,包括长胡须、阴毛过多、痤疮过多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对妇女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还发现许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的,不属于器质性疾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
●●●
与高血压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血压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致大血管损伤,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多发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晚期。还有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患者的收缩压较消瘦患者及同龄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升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致大血管损伤,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产生肥胖,影响血黏度,引起高血压。
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针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高雄激素血症,减轻体重,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等原发病。
饮食注意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与肾的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后天运化失调以及肝气郁结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是辅助治疗的关键。患者的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需要避免甜食,绿豆、螃蟹、柿子也最好不要吃。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注意饮食的同时应放松心情,建立治病信心,耐心治疗。年轻妇女患有本病者而未经治疗,到中、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很高。未经治疗的本病被认为是进行性的综合征,一旦出现,终身存在。因此,患病后应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纤丽菓酵素反馈之多囊卵巢综合征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