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模型有望成为高危肺癌的有效筛查手段
2022-5-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最好的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现在的人们谈“癌”色变,而肺癌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
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末发病率便在下降或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加速工业化进程,再加上人口众多,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一直未能引起重视。
当环境保护问题[2]没有解决,吸烟人群逐渐增加[3],且现在的人们工作压力大,消极情绪[4]过多等诸多因素导致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肺癌发病率依旧快速增长。
据北京市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肺癌,在女性中肺癌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5]。
通过临床实践的结果证明,任何一项肺癌筛查项目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是否识别出高危人群,而结合多种高危因素的预测风险模型已被公认为是识别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之一[6]。
风险模型是指在临床治疗方面协助医生改进的治疗手段,便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研究人员认为,
四种风险预测模型可以为未来的肺癌筛查指南参考。
根据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吸烟特征进行个体化风险计算,可以大大提高CT筛查计划的有效性和效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比较了9种风险模型(巴赫模型、斯皮茨模型、利物浦肺癌项目[LLP]模型、LLP发病风险模型[LLPi]、Hoggart模型、年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筛查试验模型[PLCOM]、匹兹堡预测器、肺癌风险评估工具[LCRAT]、肺癌死亡风险评估工具[LCDRAT])在肺癌预测中的价值,发现这些模型在选择的吸烟者数量上有很大差异(万到万),对于选择哪些吸烟者进行筛查方面没有达成共识。
根据其准确预测风险的能力以及区分高风险个体与低风险个体的能力,认为Bach模型、PLCOM、LCRAT和LCDRAT这四种模型更具应用价值,有望成为高危肺癌的有效筛选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媛媛,周建英,范云,等.BRAFV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31(12):8.
[2]家庭医生报.肺癌高危人群早做胸部CT检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5(12):1.
[3]陈颖怡,乔良,李博,等.肺癌筛查与吸烟行为改变的关联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55(3):4.
[4]魏颖,王伟,曹岚,等.应对方式对早期肺癌幸存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31(6):5.
[5]喻潇.-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45(23):-,.
[6]罗小虎,王健,董栋,等.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肺癌高危风险评估模型在真实世界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29(3):5.
来源:医云融合
?分享I点赞I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