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之下货币政策难宽松
2016-4-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两难之下货币政策难宽松
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0.2%,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0.5%,低于预期。从历史纵向比较看,11月CPI的环比着落速度已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缩远较预期严重。但是,在上述统计数据发布后的周末,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的下落存款准备金率或降息,这或许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正面临两难地步。 一般而言,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基本面采取的是一种跟随策略,即设立一个目标后,使用相干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求达成这1目标。因此,为了保持13%左右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当外汇占款低于预期时,央行通过PSL、MLF等工具投放基础货币,而当CPI下落时,央行会动用定向降息,下落正回购利率和下落存贷款利率等手段,以保持实际利率稳定,这是央行在11月降息的理由之一。从目前情况看,11月CPI与PPI大幅低于预期意味着在未来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是通货紧缩的风险,而非通货膨胀,这是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在12月采取行动的理由之一。其次,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债务风险看,12月确有白癜风缘由降息根据。截至今年,中国整体债务范围已到达GDP的250%,如果以需要偿还的债务利息为6%计算,则经济体仅债务利息部分的支出就到达GDP的15%,超过一年新增GDP总量,而对长时间债务而言,一般于央行利息变动的次年更新合同利率,因此,12月降息的效果远优于次年1月。 但是,目前人民币外汇市场近期的波动恍如制约了央行的降息行动。自从11月21日央行下落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便开始一路走高,截至12月16日,汇率已从1美元兑6.12一路走高到6.20。一般而言,利率的下落不应当如此严重地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但目前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的QE已结束,且其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实际上汇率贬值不但出现在人民币身上,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得更加利害,例如巴西雷亚尔对美元的汇率在最近三个月也下跌了17%,韩币、南非的兰特和印尼的卢比同等期间平均跌幅也在6%以上,在此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开始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措施以挽救本币汇率。 在此时点,央行降息缩小了境内外利差,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构成挑战,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又恰恰是人民币国际化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2015年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有消息传闻,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下调了明年GDP与M2增长目标,明年政策在稳中有进的总原则下,财政政策强调要更加积极、有力度,货币政策则在稳健之外,添加了"松紧适度"1词。就以上的消息来说,除中央对经济增速放缓提供更大容忍度之外,其赋予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更多的使命,而对货币政策而言,"松紧适度"的模糊措辞为其留下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此举默许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内涵或许已扩大。2014年5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5道口金融会议上曾说过,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低通胀、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创造适度的就业机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很明显地添加了"调结构"作为目标之一,如今在美国退出QE、货币政策收紧与国际金融动荡、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之际,稳定汇率极有可能已成为货币政策的新目标之一。 如果以上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对2015年的货币政策在放松这一点上不应当抱以太大的期望,固然,这其实不意味着市场利率不会继续下行,可以料想,在当前货币政策处白癜风缘由于两难地步的情况下,央行在保持定力、局部发力的同时,会继续与"3会"配合,打破刚兑,下落市场无风险利率,同时,政府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力度,或许也是希望用财政政策来弥补货币政策在力度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