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育问题
2018-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期主题:高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育问题本期主讲:杨冬梓教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
本期课程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截至目前,医学对于其真正病因却尚未清楚。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等原因,大龄孕妇逐渐增多,对于高龄PCOS患者的生育力、卵巢储备力及生育结局进行探讨也是越来越受重视。本期《每周一课》邀请到中医院的杨冬梓教授讲述:高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育问题。
PCOS患者的生育力
美国一专家做过一项研究蛮有趣的,他选取年出生的一组人做队列研究,分别在年(即他们在31岁)和年(即他们在44岁)时分别进行了两次随访和总结:这组人中的PCOS患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的症状有多毛、不排卵、闭经,有单个或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症状,作者同时也把没有PCOS的人作为对照组在临床体征、体重与生育力同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COS患者的生育力低于对照组;在PCOS患者中有两个表征的PCOS患者生育力更低,说明表征越多生育力越低;PCO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生育子代数目明显减少。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影响因素:肥胖/代谢、炎症、内分泌异常、排卵功能紊乱、卵母细胞质量、内膜容受性,使PCOS生育力下降,但是PCOS患者的卵巢储备呢?下面我们看一下高龄PCOS患者卵巢储备及生育窗。
高龄PCOS患者卵巢储备及生育窗
这项研究是关于PCOS患者的卵巢组织的卵泡数目,对卵巢皮质活检发现PCOS患者的卵泡总数较对照组多,其中生长卵泡(动态池)显著高于对照组(静态池),始基卵泡较对照组的低,PCOS患者的总卵泡数较对照组多,PCOS患者直径2-5mm的卵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直径6-9mm的卵泡与对照组相似。这些基础研究带来了很有趣的思考。
看看评估卵巢储备的指标AMH,下图1提示,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比对照人群高很多,这是陈子江教授的研究,图2显示无论在哪个年龄段PCOS血清AMH和AFC水平比对照组高2-6倍。
图1
图2
下面图3显示PCOS患者的卵泡从静态池(始基卵泡)到动态池(生长卵泡),动态池要高的多,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雄激素起很显著的作用,雄激素是促进卵泡募集的,PCOS患者的动态池的卵泡尤其是径线在2-5mm的数目要高很多。从整个人群看,卵巢储备功能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卵巢储备就耗竭了(图4),普通人群在40岁左右生育力就大多终止了,那么PCOS的终点在哪里呢?
图3
图4
这篇报道的研究是PCOS患者例与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例行IVF-ET的获卵数及活产率(年龄范围22-41岁)进行比较,在不同的年龄段PCOS的妊娠率、活产率无差异(图5),在不同年龄段PCOS患者的获卵率和活产率都是相当的,但是在普通人群到了40岁曲线是下降明显,而PCOS的曲线是持平的,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PCOS生育窗有延长的优势(图6),这是年的报道。
图5
图6
PCOS患者生育窗是否延长?年另一个研究为了探讨PCOS患者IVF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是否受年龄影响,比较高龄女性(40岁)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探讨PCOS患者生育窗是否延长,他研究的人群是大样本的PCOS(周期)和输卵管因素患者(周期)、年龄在20-44岁.PCOS与同龄对照人群IVF-ET结局比较显示,PCOS患者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对照均有20-30%的优势(图7),而40岁以后两组患者的活产率无明显差异,各项结局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图8)。他得出结论:PCOS患者虽然卵巢储备高、卵泡数目多、较低的FSH水平、AMH升高,包括40岁年龄段获卵数较同龄人群多,貌似卵巢储备高,但是40岁以后生育优势并不明显,其生育窗并未延长(图9)。
图7
图8
图9
图10-12医院总体人群妊娠率情况,PCOS患者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妊娠率无明显差异,≥35岁PCOS患者与同龄AMH≥3ng/ml不孕患者比较妊娠率要高,当然我们的研究病例少,不能妄下结论。但是对于目前国家开放二胎后有生育要求的高龄PCOS患者而言,这个结果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图10
图11
图12
高龄PCOS患者生育的挑战和对策
前面讲过卵巢储备中的静态池和动态池,目前缺乏评估的有效指标。高雄激素是促进卵泡募集的(图13),它促进了卵泡离开静态后在动态生长的初始阶段,因而PCOS患者的2-5mm的卵泡数量多,但此后卵泡生长就停滞了。但是高龄PCOS患者随着年龄增大高雄状态开始减弱而代谢异常越发突显了(图14),我们自己的资料显示PCOS年龄越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越高(图15),年龄大于35周岁PCOS患者与同龄AMH≥3ng/ml不孕患者比较,代谢综合征的比率达1/3以上,所有代谢的指标包括高雄、血糖、血脂等都异常突显(图16),代谢的问题对生育力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考虑高龄PCOS患者生育问题时,还要考虑她的代谢问题、高雄问题进行纠正,否则活产率是受影响的。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是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IVF结局的比较,肥胖者的妊娠丢失率还是偏高的。有一项研究是对PCOS患者依据BMI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图18):肥胖患者的着床率明显降低。
图17
图18
另一个是关于腹腔镜卵巢打孔的问题,通过研究显示对卵巢储备的损减是明显的,术后AMH水平及卵巢间质血流均降低,且这种降低持续至术后3个月、6个月(图19)。建议要慎重采用这种创伤性的手段。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办法能替代打孔术促进PCOS的排卵。
图19
高龄PCOS的助孕方案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方案不是很多,已知的对PCOS患者助孕时用拮抗剂方案、GnRRa扳机等可减少OHSS的发生、不影响妊娠率;我们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中拮抗剂方案优于长方案。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微刺激方案优于长方案。采用GnRHa扳机联合强化黄体支持方案优于HCG扳机。但在高龄PCOS的研究资料未见报道;我们对大于35岁的PCOS患者的资料积累例数不多,大于40岁的例数少。图20是回顾性分析两组使用不同方案后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对于年龄≥40岁的PCOS患者常用的几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均比同龄对照组高。
图20
结论
1.PCOS患者的生育力降低。
2.尽管PCOS患者的卵巢储备指标高,但其生育窗是否延长尚未知,真正的卵巢储备是否高于同龄人有待研究。
3.我们的资料显示提示随着年龄的递增,PCOS患者仍保持较好的生殖潜能,生育力随生理年龄衰老下降较缓慢。
4.需重视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对于卵巢储备的远期不利影响。
5.高龄PCOS患者中,代谢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依然存在。
6.高龄PCOS患者的助孕应更加注重代谢异常的筛查和处理。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或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所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剖宫产术后到底多久可以再怀孕?
产科医生谈“羊水过少”
通便药在妇产科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新书推荐:《现代阴道镜学》(第3版)
近期会讯:
宫颈疾病和生殖道感染学术论坛
中科UM-D白癜风前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