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透明细胞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临床诊断与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卵巢透明细胞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朱仲毅综述,华克勤,丁景新审校

(复医院,上海)

摘要卵巢上皮性肿瘤(EOCs)是重要的致死性恶性妇科肿瘤,其中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s)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预后较差,且表现出对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高度耐药性。研究OCCCs的发病和耐药机制,寻找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OCCCs的生物学特点是各亚型间异质性明显,发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复杂。在传统手术加化疗为主的治疗效果有限、总体预后不佳的现况下,寻找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能成为OCCCs治疗的新出路。本文就OCCCs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耐药机制及可能的OCCCs的治疗靶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卵巢肿瘤;透明细胞癌;分子生物学;化疗耐药;靶向治疗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clearcellcarcinomas,OCCCs)是一类以透明细胞和不成熟肾小球模式鞋钉细胞为病理特征的特殊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ovariancancers,EOCs)。OCCCs占所有EOCs的4%~25%[1],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约20%,具有易发耐药、早期复发、预后不良的特点。其预后与分期、术后残余灶大小、腹腔细胞学状态及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等密切相关,目前尚无有效控制该肿瘤的治疗方法。

1OCCCs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1.1异质性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OCCCs一般被认为是同一类别,而且一般被分类为高级别肿瘤。针对OCCCs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其在分子水平表现为可聚类化为EOCs的一个亚类。从分子遗传和表型角度看,OCCCs的异质证据充足。早期研究中,Suehiro等[2]通过普通的对比基因杂交研究EOCs,认为根据基因拷贝数变化不同可将OCCCs分为两个亚类,且不同的DNA拷贝数异常与OCCCs不同亚型相关。其研究表明,OCCCs的一个亚类具有8q拷贝数的增加,另一亚类则具有17q25及20q13拷贝数的增加。但Dent等[3]研究发现,55%的病例具有9号染色体的拷贝数改变,其中9p21的改变占41%。他们认为,DNA拷贝情况改变与前述研究中表现出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诊断标准或人种不同。9号染色体中有2个基因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9q34的TSC1基因、定位于9q的DBCCR1基因),故而拷贝数改变可作为有潜力的OCCCs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但尚需进一步探究。Tan等[4]利用高分辨率基因芯片比较杂交(highresolutionmicroarraybased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14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