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癌症筛查制度的战略思考
2021-10-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全文发布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年32卷第3期-页
作者:宋争放
作者单位:成都,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临流与循证研究部
宋争放教授
[专家简介]宋争放,男,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华医学会临流与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理事、四川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副会长,美国泌尿外科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尤其前列腺癌临床研究、肿瘤防治及癌症筛查理论与实践探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研究应用。获省市科研成果5项、国家实用专利16项,发表专著4本、论文50余篇。
我国癌症流行病学现状和流行趋势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报告》称年有万人死于癌症,这相当于男性和女性死亡人数的1/8和1/11。与年调查获得的万癌症死亡病例相比,该数字有较明显上升,同时新发病例也在上升。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表明,肿瘤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男女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逐渐上升。发表在JAMA的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个国家和地区所有癌症的年平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incidencerate,ASIR)增加。统计报告显示,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占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21%,死亡人数占近24%。从全球范围调查数据看,到75岁之前,发生癌症的累积风险为21.4%,死于癌症的风险为17.7%。就我国的形势与国情而言,对策和行动应有效有力。对此,积极建立我国的癌症筛查制度,制定癌症筛查策略及行动计划是十分重要的防控手段。当今天我们把癌症筛查作为一个战略性重要问题思考之时,便赋予了我们癌防事业全新的时代使命。
1癌症筛查的全球视角
近来,美国癌症协会为医务人员和公众整理出一份用于指导肿瘤筛查的报告。该报告内容主要涵盖了乳腺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这7大癌肿的筛查建议。定期筛查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关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State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USPSTF)制定的筛查指南为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所推荐。以高发的肺癌和乳腺癌为例,肺癌筛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使整体肺癌死亡率降低14%,并使符合筛查标准人群的肺癌死亡率减少25%。USPSTF将肺癌筛查推荐级别定为B级,并将筛查年龄延长到了80岁,使得获益与损害达到了较好的平衡。该国60%左右的乳腺癌是通过筛查发现的,而且越早发现预后就越好。在有力的卫生政策和医保覆盖下,美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98.8%。根据全美癌症专科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筛查指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及家族史找出最适合自身的筛查方案。依据不同年龄段和相关条件开展筛查,涉及肺癌、肝、结直肠、乳腺、宫颈及内膜、卵巢癌、前列腺等。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CMS)将低剂量CT(lowd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