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3年内3程放疗3次复发,第4程放疗
2021-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尚方慧诊
国内外肿瘤就医智慧之选北京上海就医:医院和医院一站式就医服务(专家门诊挂号预约到治疗陪护等),基因检测及解读等。日本美国就医:日本美国专家会诊/日本美国质子重离子治疗,抗癌药物治疗等。专家资深肿瘤专家多学科MDT会诊,专家第二意见咨询。
前言
在文章《为什么说放疗是一锤子买卖?》中,我们强调过,因为癌症复发转移的特性,最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机会是在初次明确诊断后的初次治疗。无论癌症患者接受的是手术、放疗还是药物治疗,或者是这两种、三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最有可能治愈的机会都在高水平的初诊初治。
如果初次放疗不幸失败,且肿瘤原位复发或在邻近部位复发,大多数情况下治疗手段还是以放疗为主。但对比初次放疗,再次放疗的难度和风险大幅上升。通过再次放疗同时实现较高的肿瘤控制和较低的正常组织损伤这个双重目标,对放疗医生的水平和经验的要求很高。此外,当再次放疗的急性期(尤其是放疗期间)风险较高时,放疗医生是否愿意承担治疗的风险也是一个问号。
相对而言,两次放疗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再次放疗难度相对越低,因为一些正常组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有些辐射损伤终身无法修复)。当上次放疗质量较高、正常组织损伤越小时,再程放疗的难度也相对越低,因为这给再程放疗时的正常组织辐射损伤留出了一些余地—即再程放疗时正常组织对辐射损伤的耐受度相对较高。因此,同一部位或邻近部位放疗次数越多、复发(两次放疗)间隔时间越短,接下来的放疗越困难。
但是如果是短时间内多次放疗、又多次复发的癌症患者,该怎么办呢?宫颈癌患者L女士,在宫颈癌手术后,不到3年时间内在上海3医院接受过3个疗程的放疗(其中第2个疗程是国内最新最热的重离子放疗),但3个疗程的放疗后肿瘤均在短时间内复发。此时L女士已经在国内最好的放疗医生处就诊过、国内最昂贵的重离子放疗手段都尝试过了。要说L女士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情况,并不算夸张。万般无奈之下,L女生寻求我们的我们帮助。在我们全方位协助下,L女士在日本接受了第4程放疗,治疗回国后10多个月的随访影像显示肿瘤控制良好,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各方面均非常不错。
对这个案例回顾分析,我们把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如下:
了解和信任我们的高水平日本医生,愿意承担风险治疗病情疑难的中国患者。
L女士日本的主治医生放疗经验一流,技术也有过人之处。他同时也是介入医生,配合使用特别的放疗辅助技术(凝胶注射),可将肿瘤和关键的正常组织分隔开,能增大放疗剂量、减轻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凝胶注射可以说改变了基本的放疗游戏规则,犹如游戏“开外挂”一样,尤其适合疑难的放疗案例。
我们协助患者获得并提交给日本医生的过往3次放疗的详细的放疗记录和影像光盘,这对日本医生第4次制订成功的放疗计划,起来不可或缺的作用。
家属和患者较高的依从性,相信和信任日本医生,并和我们良好配合。
L女士宫颈癌多次复发的简要诊疗经过
(可点击看大图)
年3月初诊初治:彼时L女士40岁,接受了手术和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
年3月:医院行子宫根治性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粘液腺癌,颈管内膜型,中-低分化,盆腔淋巴结见肿瘤转移(右盆腔1/9,右髂总0/3,左宫旁1/1,左盆腔1/1,左髂总0/3),免疫组化:ER-,PR-,CEA+,P63少+,PAX-8-,Villin少+,CDX2-。
年4月-5月:医院接受术后辅助放疗,靶区为盆腔淋巴结引流区、瘤床和阴道残端,剂量50.4Gy/28Fx/5.6W。随后接受4周期化疗。
年9月第一次复发,距离第一次放疗18个月,复发后接受了重离子放疗。
年9月:PET-CT检查提示: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后,术区(阴道残端)左侧旁小结节,代谢增高,考虑转移性淋巴结可能大。
年10月-11月:医院接受重离子放疗:针对阴道残端旁转移淋巴结行重离子放疗,CTVDT:51GyE/17Fx,同步加量至CTVg:59.5GyE/17Fx。放疗期间予以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接受数周期化疗。
年11月再次复发,距离上次重离子放疗11个月。复发后接受了第三次放疗:
年11月:盆腔MRI显示:宫颈癌术后改变。左侧髂总强化小淋巴结大致同前。
年11月-年1月:在医院接受盆腔淋巴结放疗,DT:cGy/30Fx/6W。放疗期间每周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接受数周期化疗。
年4月第三次复发,距离第三次放疗仅仅3个月的时间。
年4月底MR:宫颈癌术后改变。直肠壁左前方及左侧骶前强化小结节,请密切随访除外复发转移。
年5月上旬PET-CT:1.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原左侧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消退;新见阴道残端结节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复发;直肠周围多发淋巴结M。
L女士在第三次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的难点都有哪些?
L女士在第三次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的难点是由如下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A、L女士第三次复发的三个病灶都和直肠贴近,这次复发后的局部治疗手段仍然是放疗(手术不可能),不可避免的会照射直肠,造成严重的损伤。
B、而L女士的盆腔已经接受过3次放疗,其中肠道(直肠和小肠)均已经到达或接近最大耐受剂量。
正常组织接受的放疗次数和剂量越高,给下次放疗的剂量余地和空间就越小,修复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并且有些损伤不可修复。而要取得类似的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的保护效果,下一次放疗总比上一次放疗要难。本文所讲的L女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一次复发间隔时间18个月,第二次复发的间隔时间是11个月,第三次则是间隔时间只有3个月。3次复发的间隔时间呈指数级别的缩短,第2个放疗疗程的重离子放疗也未能改变这点。
A和B两个因素的共存使得L女士第三次放疗复发后的治疗(放疗)异常困难。如果只是B,即L女士的这次复发转移的部位是远端复发而不是局部复发,那么再次放疗的难度属于普通级别。如果只是A,即L女士在过往治疗中肠道没有在短短3年内接受3次高剂量照射的话,那么再次放疗的难度也属于普通级别。A和B的共存使得L女士第三次复发后的放疗异常困难,如何精准的给予肿瘤部位较高剂量达到对肿瘤的控制,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已多次受损的正常组织(尤其是肠道)的损伤,可说是难上加上。
如果再给予高剂量,肿瘤(复发的淋巴结)不可避免的会把高剂量照射直肠,造成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给与肿瘤较低剂量,直肠部位有可能能够耐受再次放疗而不会出现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但是肿瘤能得到长期控制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
L女士年4月下旬磁共振检查:“宫颈癌术后改变。直肠壁左前方及左侧骶前强化小结节,请密切随访除外复发转移”。病灶紧贴直肠壁,如下图所示:
L女士年5月份PET-CT检查结果“1.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原左侧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消退;新见阴道残端结节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复发;直肠周围多发淋巴结M。”
我们协助L女士在日本接受诊疗的经过
3年内三次放疗,三次复发的L女士,已经在国内最好的放疗医生处就诊过、国内最昂贵的重离子放疗手段都尝试过了。要说L女士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情况,并不算夸张。多方辗转和打听后,L女士和家属联系了我们。
我们和资深放疗顾问专家经过仔细分析和讨论,认为L女士这种情况,通过凝胶注射将肿瘤和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分隔开之后,再进行放疗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质子重离子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但我们不确定国外中心愿不愿意接收这么棘手的情况,而且可能需要不止一个放疗疗程,费用也会累加,花费巨大。事实上L女士和家属对质子重离子的态度倒是较为理性,因为L女士第2个疗程就是接受的重离子放疗。
其实我们从年开始就多次协助病情疑难的肿瘤患者赴日本接受打胶后放疗了,但像L女士这么棘手的情况也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也不确定和我们合作了几年的日本医生是否愿意面对挑战,承担风险接手这么复杂的情况。我们只能尽可能准确、详细的收集、整理和翻译L女士的病史资料(包括重要的放疗资料),便利日本医生的医疗决策,降低他的风险和顾虑。
我们将L女士详细的病史资料(含影像光盘和放疗记录)发给日本医生后,又和日本医生进行了电话跟进,确保提交的病史资料足以让他做出判断。几天后,日本医生给出回复,认为L女士情况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在注射凝胶后接受3-4个疗程的放疗;但具体的放医院接受详细的检查之后再最终确定。医院可协助医疗签证所需的邀请函、身元担保等手续。这种日本医生初步判断可以收治,但是需要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以后再确定最终治疗方案的情况,并不算少见,尤其是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肿瘤患者。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的肿瘤医疗体系差别很大,并不能完全的无缝衔接。有时国外一些肿瘤的检查手段国内是并不具备的。
我们把日本医生的回复如实告知了L女士以及家属,并解答了相关的顾虑和疑惑。L女士和家属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赴日治疗。我们协助L女士及家属办理了医院的诊疗日程安排、医疗签证等相关手续,以及在日本的治疗和回国后的随访。琐碎的后勤工作就不讲了。关于L女士在日本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本文会详细讲述。
L女士去年7月份在我们协助下赴日治疗,接受了凝胶注射和射波刀的放疗,治疗结束后,我们跟进了L女士和日本医生的随访咨询。赴日治疗一年后,L女士去年复发的4个肿瘤病灶都完全消失了,局部和远处都没有复发转移,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L女士病灶1(骶骨旁淋巴结)的情况:
L女士病灶2(骶骨旁淋巴结)的情况:
L女士病灶3(骶骨旁淋巴结)的情况:
L女士病灶4(宫旁淋巴结)的情况:
单纯从医疗上来讲,如下4个方面的因素的结合,使得L女士第4次治疗的良好结果:医院精确细致的检查、日本医生使用凝胶间隔物、日本医疗团队高质量的射波刀放疗、以及我们提供的L女士过往详细的病史记录(包括此前3次放疗的详细记录)。
1、精确细致的检查:L女士在医院接受了非常精确而细致的PET影像学检查,使得放疗医生对肿瘤靶区的位置和代谢更加精准的确定,对杀灭所需的剂量有精准的估算。
2、日本放疗医生在为L女士实施放疗前注射了凝胶间隔物。L女士复发后需要放疗的4个盆腔病灶中,有3个距离关键脏器(直肠等)都很近,而这些脏器在过往29个月的3次放疗中都受到过照射,使得第4次复发的放疗极度困难。
日本医生在3个病灶和直肠之间注射了人体可吸收的凝胶,增大了直肠和肿瘤(复发淋巴结)的距离。这样可安全的加大放疗剂量,同时最大化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保护。
凝胶间隔物也可以作为放疗图像引导的标志点,让剂量更准确的分布于肿瘤。
3、日本放疗医生及团队选择并实施了高质量的射波刀放疗。该医院是全球少有的同时拥有质子、射波刀、Tomo医院,这些放疗设施各有优缺点。经过综合考虑后,日本放疗医生选择了使用射波刀为L女士实施放疗。射波刀作为SBRT技术,在高质量实施的时候,具有肿瘤部位高剂量,肿瘤周边的剂量跌落很快的优点,直肠的剂量也能尽可能降低。最终L女士的4个病灶,接受如下放疗:
骶骨旁淋巴结(病灶1)接受射波刀放疗,剂量47.25Gy/7次
骶骨旁淋巴结(病灶2)接受射波刀放疗,剂量43.95Gy/7次
骶骨旁淋巴结(病灶3)接受射波刀放疗,剂量56Gy/7次
宫旁淋巴结(病灶4)接受射波刀放疗,剂量56Gy/7次
4、我们将L女士此前3次放疗的详细剂量分布提供给了日本医生,便于日本医生更好的确定是否收治L女士,以及如何为L女士实施放疗。
日本医生获得L女士之前3次放疗的详细剂量分布后,对哪些位置肠道的耐受剂量的窗口有一个很好的估算。用射波刀技术,使射线的入路更加合理,最大限度的保证正常组织(肠道)接受的剂量不会严重超量。
详解L女士在日本接受的诊断和治疗
1、关于L女士在日本详细精细的各项检查。
首先,L女士在医院接受的PET/CT扫描和国内不一样,诊断精度和清晰度非常高。精确而细致的PET影像学检查,使得日本医生能更加精准的确定肿瘤代谢和肿瘤靶区的位置,对杀灭所需的剂量有精准的估算。我们后续和医学顾问(国内资深肿瘤专家)沟通这个案例时,肿瘤专家看到L女士在日本的影像检查光盘后,也都非常羡慕日本影像检查的精度和清晰度。
L女士在日本接受的PET/CT扫描使用了“延迟显像”技术,并使用了2中不同的显影剂/放射性药品。延迟显像也叫双时相显像DTPI(DualTimePointImaging)。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和常规PETCT相比,DTPI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更为准确。
延迟显像并不神秘,是PETCT检查结束后,过几十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PETCT扫描。PETCT的原理就是通过放射性药品/显影剂18F-FDG等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来诊断的,但有些良性病变(如炎性病灶)也会对显影剂有摄取,这会在诊断上难以鉴别。这个时候可以行延迟显像,因为常规PETCT是在注射18F-FDG后40-50分钟后进行扫描,而肿瘤此时对18F-FDG的摄取并没有达到峰值,随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的摄取将进一步增加,更多的示踪剂18F-FDG会聚集在肿瘤组织。而随血液本底的清除,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SUV比值将进一步增大。这样一来,肿瘤组织和炎症组织等部位示踪剂聚集差距就越来越大,肿瘤组织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当然延迟显像也不是没有缺陷,患者受到的辐射更大,因此需要医生选择性的进行,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进行延迟显像的。
根据诊断部位、疾病等的不同,PETCT可以使用不同的放射性药品(显影剂)。但国内对放射性药物的管控很严,厂家申请审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到目前我国只批准了一种FDG18显影剂(美国批准了6种)。因此,在我国如果想用一些不同的放射性药物做PETCT,可能只能通过参与临床试验的方式。
2、关于L女士在放疗前接受了凝胶间隔物注射,增大直肠和复发肿瘤病灶的距离,为高质量的放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很多患者或家属可能很早就想问:你说的间隔物到底是什么?有这么神奇吗?间隔物(Spacer)如下图所示:间隔物将紧邻肿瘤的危及器官OAR(Organatrisk)和肿瘤隔离,拉开一段距离,根据使用间隔物材质、解剖位置、医生操作等差异,隔开的距离有差异。
那么,使用间隔物对比不使用间隔物,在放疗时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或者说,使用间隔物是如何达到既能提升放疗剂量改善肿瘤控制,同时又最大化正常组织保护的呢?我们还是选取一个截面(实际的放疗需要考虑多个面的情况),尽可能图示吧。只是示意图,大家了解大概意思就行。
如图示,使用间隔物之后,间隔物极大的拓宽了放疗时可用的射野范围,同时充当了背锅侠和防护罩的角色。这会提升放疗剂量,并最终提升疗效(有研究显示,使用凝胶间隔物能加大放疗单次剂量(2.78倍)),降低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更好保护正常脏器。
间隔物拉开肿瘤和危及器官之间的间距后,放疗医生可能使用的射野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可以承受一定剂量的正常组织范围更大更分散了。这增加了更多的射野方向可能性,有助于提升对肿瘤的放疗剂量。医生可通过战略性的射野设置从总体上减轻正常脏器的损伤,这包括此前已经受损的正常脏器和尚未受损的正常脏器。
(射野设计说明:假设黑色实线范围为上次放疗射野方向和照射范围,那么下次放疗时,医生可将红色虚线范围设为射野:正常组织在上次放疗中已经纤维化失去功能。下次放疗可原路给与射线,不会进一步加重正常组织的整体损伤。医生也可将绿色虚线范围设置为射野:为保护关键的脏器,或上次放疗后还保留功能的正常组织,下次放疗尽可能从其他路径给予射线以避免损伤或减轻损伤。)
放疗时,间隔物也可充当背锅侠和防护罩承受放疗剂量,保护后面的危及器官:有时候患者情况非常复杂(例如L女士同一部位在29个月接受了三次放疗后又复发的情况),即使放疗医生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进行了各种战略性的射野设置后,可能仍然不可避免需要照射危及器官。此时间隔物就充当了无怨无悔的背锅侠和防护罩的角色,承担了辐射剂量,保护了正常脏器,使得射野设置的局限很小。“别谈什么战略不战略的了,直接凭实力正面硬刚吧!”
大家可能疑惑的是,间隔物这点距离足够背锅和防护吗?不要小看这点距离,其实是足够保护危及器官的,尤其是当采用的是高水平的剂量跌落很快的放疗技术时(立体定向放疗SBRT或质子重离子放疗)。高质量的肿瘤放疗,精准度的要求在毫米级别,我们一直说放疗的质量是“放疗靶区差之毫厘,放疗质量谬以千里”。其实只要拉开1-2厘米甚至是3-5个毫米,间隔物背后的危及器官就能保证安全了。对危及器官真可说是一别两宽,自生欢喜。对于剂量跌落快速(从高剂量区快速跌落到低剂量区)的SBRT来讲,尤其如此。
凝胶间隔物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充当放疗图像引导的标志点,让剂量更准确的分布于肿瘤。关于这点我们就不多讲了。
很显然,对于关键脏器/危及器官紧邻肿瘤的患者,放疗中使用间隔物和不使用没有间隔物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在一个技术层面上。使用间隔物就像合法的开了外挂一样,一下子把情况从巨浪滔天的海面转换到风平浪静的湖面,或者说将在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上的行走转换到了在平坦的康庄大道上漫步。
其实很多放疗医生都不认为放疗技术的改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肿瘤距离关键脏器过近这个问题,包括资深的质子重离子放疗医生。例如日本放医研NIRS和兵库在重离子放疗时有时通过手术植入间隔物。在放疗过程中使用间隔物,最常见的是用在腹部肿瘤和盆腔肿瘤上,例如前列腺癌(美国有专门审批的用于前列腺癌的凝胶间隔物)和妇科肿瘤。间隔物的材质和实施的方法有多样:可吸收凝胶注射作为间隔物,使用球囊作为间隔物,或者通过外科手术植入间隔物等。
其中凝胶是较为理想的间隔物,具有柔软、顺应性好、可吸收(注射体内后无需取出,6个月后机体吸收)、可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注射量的优势。而固体的间隔物(例如球囊等)相比而言有很多缺点,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固体间隔物有可能会持续的压迫动脉,导致压迫部位血管栓塞或者血管破裂。
固体间隔物不管此间隔物能否被吸收或降解,置入体内是一个高风险,有创的操作。
如果放疗后,必须取出固体间隔物,会需要再次高风险的手术,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为L女士实施治疗的日本放疗医生通过注射凝胶来充当间隔物。该放疗医生既有放疗医生的行医执照,从事放疗近30年;同时也有介入医生的执照,从事介入治疗近20年。对有适应征的患者先实施注射凝胶(介入操作),拉开肿瘤和关键脏器的距离,然后进行放疗,可说是属于他的独门组合拳。这种凝胶在注射进人体几个月后可以自行吸收,不会有排异等其他反应。目前这类凝胶注射物国内没有获批,国内的介入医生也因此没有相关的操作经验。国外也需要经验丰富的放疗医生和介入科医生配合默契,但在医生可自由执业的日本,这种长期稳定的组合并不容易。这位日本放疗医生高度认可凝胶在这类需要对正常组织提供额外保护的患者中的作用:因此他在拿了放疗医生的执照后又拿了一个介入科医生的执照,完全自给自足,这样也最能根据自己放疗的需求来把握凝胶的注射部位和注射量。
3、关于L女士在日本接受的高质量射波刀放疗。
L女士就诊的医院,是全球少有的同时具备射波刀放疗、Tomo刀/托姆刀医院,可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能力提供最佳的个性化放疗或放疗组合选择。
L女士在日本接受影像检查后,日本医生判断盆腔有4个病灶需要治疗。因为L女士盆腔在不到3年(29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了3次放疗,在综合考虑L女士过往放疗史、肿瘤目前情况以及治疗费用后,日本医生在注射凝胶分隔肿瘤和正常组织后,分4个射波刀放疗疗程分别对4个病灶进行治疗。总费用略高于一个疗程的质子放疗的费用。
L女生接受的射波刀放疗,是体部SBRT放疗的典型代表。射波刀放疗的主要优点如下:
对体部较小的病灶,可通过空间多野(数十到数百个)技术照射的技术,让放疗剂量集中到肿瘤的同时,周边的剂量快速跌落。
并且对于随着呼吸和肠道运动影响的靶区,射波刀还有实时图像引导技术,专业名称是肿瘤追踪技术。上文提到,打了凝胶以后,凝胶还可以充当肿瘤位置的替代物,更好的追踪和打击肿瘤。
4、关于我们提供给日本医生的L女士详细病史,尤其是过往三次放疗详细剂量分布。
我们协助L女士刻录了近期所有的磁共振和PETCT影像检查光盘,以及过往三次放疗的详细记录。这对于日本医生评估了解L女士当前的肿瘤情况、过往三次放疗的剂量分布以及直肠等关键正常组织可能的损伤情况、下次放疗时如何分布剂量才能避开已经受损的部位、或者干脆利用已经损伤无法修复的射野方向从而从整体上最大化正常组织的保护、哪些部位注射凝胶等等相关问题。缺乏这些资料,大概率情况下医生拒绝收治患者,小概率医生乱猜,会减低放疗质量,总之都对患者就非常不利。
详细的放疗电子记录图片之一如下所示:这样医生能很清楚的了解不同部位都接受了多少剂量、射野方向(射线给与的方向/角度)等信息。
放疗医生如何根据此前放疗的详细记录来规划下次放疗的射野方向和剂量分布呢?
为保护关键的正常组织,整体上最小化正常组织损伤,放疗医生可根据以前放疗的详细的记录,在下一次放疗中设置相同或不同的射野方向。图示如下:(当然实际情况远远要比图示复杂得多):
黑色实线范围:上次放疗射野方向和照射范围
红色虚线范围:正常组织在上次放疗中已经纤维化失去功能。下次放疗可原路给与射线,不会进一步加重正常组织的整体损伤。
绿色虚线范围:为保护关键的脏器,或上次放疗后还保留功能的正常组织,下次放疗尽可能从其他路径给予射线以避免损伤或减轻损伤。
说明:
每次放疗详细的记录(包括电子文档)是非常重要的病史资料,只有提供这些资料,放疗医生才有可能精准的规划下一次放疗的剂量分布和射野方向。从理论上来讲,放疗总剂量固定的情况下,剂量分布和射野方向,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如果不提供这些详细的放疗记录,放疗医生再厉害,也没法准确猜出来,只能拍脑袋能随便猜,这显然对患者不利。如果不能提供,负责任的医生会因此搞不清以前的情况而拒收病情复杂的患者。
如果同一部位此前接受过多次放疗,情况会更为复杂,因为损伤会叠加,提供每一次放疗的详细记录就更加有必要了。
说到这里,再次和各位患者及家属叨叨一下肿瘤病史资料的重要性。随着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治疗、放疗等的进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持续在改善,这当然是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也确实使得肿瘤患者诊疗史越来越长,与之对应的病史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获得并保管好这些详细的资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患者和家属必须习得的一项技能。医院当然有义务在一定年限内保留患者的病史资料,但还是建议患者及家属及时并完整的保存资料,把医院当成一个资料备份的地方。关于病史资料,可参考我们此前的文章癌症病史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该如何收集整理病历资料?
宫颈癌及海外医疗等相关其他知识
HPV病毒和宫颈癌疫苗您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了
从21岁鼻咽癌复发患者赴日本再程放疗后已痊愈近4年,解析复发诊疗的挑战和希望
肿瘤患者海外就医:国内国外医疗衔接至关重要
女性不可不知的宫颈癌发病风险和预防手段
女性不可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和早期发现
一文读懂宫颈癌的分期,明明白白接受治疗
FDA警告癌症患者:机器人手术用于癌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决策需谨慎
非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本信息仅供参考不做诊疗指南,具体疾病诊治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