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血内源性孕酮水平与乳腺癌风险相
2020-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期发表在JAMAntworkopn,3(4):.的一篇文章,首次发现绝经后女性,血液内源性孕酮水平高使乳腺癌风险增加16%,对此,国际绝经学会组织此领域重要专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因为激素与乳腺癌风险的研究是全球热点,国际绝经学会首次邀请2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评价,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科阮祥燕教授,作为国际绝经学会委员,在激素与乳腺癌风险研究有10余年经验,被国际绝经学会邀请对这篇文章进行评述。阮祥燕教授组织团队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并邀请首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家李星明教授一起讨论该项研究的设计、偏倚等问题,将评述意见提交国际绝经学会,年6月29日国际绝经学会官方发布,同期也发表了另外一位意大利专家的述评。
详细内容请参考中文翻译并附英文原文。
内源性孕酮水平与乳腺癌风险:关于Trabrt等“绝经后女性血循环孕酮水平与乳腺癌风险关系”的不同专家观点:
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科阮祥燕教授团队评价
内源性孕酮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有关系吗?原文概括:
Trabrt及其同事利用一项基于骨随访到骨折的干预试验(B-FIT,n=)进行了血液中内源性孕酮对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影响的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参与者在采血时没有接受外源性激素治疗(—)[1]。癌症发病率是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随后的医疗记录核实和(或)临床中心癌症登记处注册的信息。在病例队列研究中,排除了个病例。在剩余的例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从不同层级的临床中心中,随机抽取了年龄差在10岁以内的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亚组。进一步排除后,在12年的随访中诊断乳腺癌的病例例(n=例),从不同层级的临床中心中,随机抽取了年龄差在10岁以内的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亚组。年7月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完成了对血清孕酮的测定。受试者抽血时的平均标准差(SD)年龄为67.2(±6.2)岁,大多数为非西班牙白人([94.8%])。乳腺癌患者诊断时的SD年龄为73(±6.4)岁(范围:56~89)。主要发现是孕酮浓度平均SD为4.6(±1.7)ng/dL。血液孕酮水平较高的女性,孕激素水平每增加一个SD,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6%(HR1.16;95%CI1.00~1.35,p=0.)。
作者结论:在绝经后妇女中,血液循环中孕酮水平升高与乳腺癌风险增加16%相关。
评论:
关于绝经后激素治疗(MHT)与乳腺癌风险的争论一直未有定论。超过50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激素治疗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从妇女健康倡议(WHI)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乳腺癌风险主要取决于孕激素成分[2]。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包括E3N研究和芬兰队列研究均发现雌二醇联合孕酮或地屈孕酮在5~8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合成孕激素[3,4]。Mohammd及其同事发现孕酮抑制雌激素介导和ERα+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并可以增加抗增殖作用。与此同时,他们发现用他莫昔芬与黄体酮联合用药对肿瘤有最强的抑制作用[5]。我们团队多年来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