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癌的BRCA基因检测

2021-3-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基于上文提到的PARP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其与BRCA基因为代表的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的密切关系,驱动卵巢癌的治疗向精准治疗迈进一大步。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其突变存在两种发生机制:(1)胚系突变,是指来源于精子或卵母细胞的生殖细胞的突变,导致机体所有细胞都带有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遗传给后代,常通过血液白细胞或唾液样本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进行检测;(2)体细胞突变,是指发生于肿瘤细胞中的BRCA基因突变,为非遗传性突变,需要通过肿瘤组织样本进行检测。针对检验样本的选择,若仅行血液样本检测,可通过血液白细胞检测到胚系突变,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可能遗漏体细胞突变;在肿瘤样本中检测到的BRCA突变,可能起源于胚系或体细胞突变,如需评估其遗传风险,还需进一步通过血液或唾液样本检测确认该突变是否来源于胚系。目前国内研究数据提示,中国卵巢癌患者的胚系BRCA1/2突变率约为16.7%~28.5%,与国际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内尚无大样本体细胞BRCA1/2突变数据,国外数据提示体细胞突变约占所有BRCA1/2基因突变的1/3。

年中国病理科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可获取肿瘤组织的癌症患者,可行肿瘤组织样本检测,一般使用手术或穿刺获得的肿瘤样本;对于肿瘤组织不可获取的癌症患者和癌症高风险人群,可行胚系BRCA基因检测,一般使用血液、唾液、口腔拭子等样本,目前以血液为主。

结论与共识:(1)卵巢上皮癌的初始化疗标准为含铂联合化疗,具体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征;(2)卵巢上皮癌一旦确诊,应行BRCA1/2突变检测,以利于治疗选择和判断预后,并可评估家族遗传风险;(3)对有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应给予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预后。以上共识亦适合于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参考文献:李宁,孔北华,等.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专家共识[J].现代妇产科进展,(1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l/202103/21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