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深度丨如果不做这个大手术,至少不用
2024/1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m.39.net/pf/a_4540736.html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董昊骞吴军林济南报道
家住济南的王女士曾是一名卵巢癌患者,因为这个特殊的经历,康复后的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脱离癌症患者病友群。今年4月初,她探望了一位此前的老病友。
当时,72岁的马洪峥躺在家中。一旁的老伴儿单兰芳看着他,暗自叹息。作为一个普通人,单兰芳无法评判如今老伴儿受这份罪是否主要责任在于此前在上海做的一次手术,但她却是很懊悔,“老头不该再做这么大手术,受这么大罪,现在眼见着不行了……”
老两口的境况让王女士揪心不已。
当时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次探访结束后不久,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动态,揭露当下肿瘤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
他们更不会想到,国家卫健委会就此发出通知,对包括他在内的肿瘤治疗乱象进行调查,并于4月27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回应肿瘤治疗的超适应证问题。
家人的懊悔:不该再做这么大手术
今年72岁的马洪峥是一名舌癌患者。几年前做过手术,本来身体恢复不错,但前两年情况又不太好。经过济南一位医生的推荐,前往上海做了最后一次手术。后来,马洪峥回了家,但身体每况愈下。
今年4月初,王女士去马洪峥家见他时,觉得这位病友情况不太好。想起当时的情景,王女士直叹气,“他老伴一个劲儿拉着我的手说,‘当时(医院)领导去看时,就不满意了,就问‘为啥给他做这么大个手术?’”
“专家说‘让他延长生命啊。’”
“领导接着回了句‘他(现在)不能说话,又不能吃饭,怎么延长生命?’”
探望时,病友已经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连坐都坐不起来。老人床边放着一块孩子之前用的小黑板,他每次想表达时,就把话写在小黑板上,因为那次的大手术,已经把他的声带等都去除了。
“我听他老伴说,从脖子这儿整个一大掀盖,口腔里没有东西了,声带什么的也都没了。”王女士忍不住唏嘘,“我看他上衣口袋里还有个管子,我就问这个管子做什么用?他老伴说因为没法吃饭,只能把饭打成泥,通过管子喂进去。”
和亲朋好友电话时,他老伴总是会提起此事,直说“老头不该再做这么大手术,如果不做这个大手术,也许寿命活不到现在,但至少不用受这份罪……”
“他家里人觉得是治疗过度了,我也这么觉得,但还得宽慰人家。”王女士说。
“治疗癌症就是烧钱,但谁又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离世呢”
王女士说,虽然对于疾病的治疗可以参照指南,但疾病不是完全一样的,指南没法救治全部病人,这也就需要医生的个性化治疗。然而,普通老百姓对于专业性极强的医疗问题知之甚少。
在她接触的病友中,像马洪峥这样的癌症患者并不少见。“比如之前有个大学教授,乳腺癌做了好几次手术,光化疗就做了几十次。化疗那么多次,还能有个好?但这话咱也没法说,毕竟咱不是大夫。”
叶英是王女士病友群中一位患者的家属。看到网络上关于张煜医生的报道,她想起了自己的大姨——一名坚持治疗了7年、花费多万的卵巢癌患者。
叶英的大姨去年已离世,但她仍记得大姨是如何卖了房子换救命钱的,只不过抗争了7年,最终人还是走了。
王女士说:“治疗癌症就是烧钱,尤其晚期癌症就是耗,当发现人财两空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当你越怕人财两空的时候,本能的求生欲越不想放弃一丝希望。家人也很难睁睁看着亲人因为没钱治病而离世。所以就和滚雪球一样,止不住了。”
医生发长文揭肿瘤治疗乱象
不论是马洪峥,还是叶英大姨,都只是众多癌症患者中的一员。
4月18日,一名自称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知乎连发两条动态。直指如今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社会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