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脖子的肿块就诊,竟然查出卵巢癌晚期,治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肿瘤的来临有时毫无征兆,有时意想不到。

近期,一位患者来到美中嘉和寻求多学科会诊的患者,她的肿瘤发现历程可谓是意想不到。4年前,患者因医院就诊,活检竟然检查出肿瘤,而且已经是全身多发转移,且无法判断原发灶的位置。不过令人高兴的是,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但是,近期又出现了复发。

那对于这位患者,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会给出她怎样的治疗方案呢?

会诊纪实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不同专业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例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诊断

卵巢癌多发转移,IV期

病情介绍

患者年7月发现右侧颈部肿块,于外院穿刺活检示:腺癌;CAU/ml,HEpmol/L,NSE29.58ng/ml,CEA1.94ng/ml;PET-CT:全身广泛淋巴结转移,SUVmax10.3;右侧胸膜及腹膜广泛转移,局部与两侧附件区分界不清,SUVmax11.9;双侧肾上腺转移;胸、腹、盆腔积液。

于外院行11疗程全身化疗,培美曲塞0.8g+卡铂mg。-3-25于外院行全子宫切除伴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大网膜可扪及散在粟粒状结节,大网膜可见2*3cm结节,肝、脾、肠管、腹壁、阑尾处均未见明显肿瘤结节,子宫萎缩,表面未见明显突起,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后肉眼未见明显肿瘤。术后病理:(右侧卵巢)符合良性Brenner瘤,镜下测量最大径0.3cm,IHC:肿瘤细胞AE1/AE3+,CK7+,ER-,PAX8-,CA弱+,P53部分+,WT-1+/-,HNF1b+/-,CK20-,NapsinA-,Ki%+。

术后患者行7周期全身化疗,紫杉醇mg+奈达铂mg,末次化疗时间/9/15。此后定期复查,CA最低达13U/ml。

年3月患者发现右侧颈部肿块较前增大,/3/14复查CA32.11U/ml,CYF.47ng/ml,PET-CT:右侧为主(3.2*2.1cm,SUVmax9.9)两颈部、右腋下(1.3*1.0cm,SUVmax3.6)肿大淋巴结,左侧第1胸肋关节局灶性FDG代谢略增高,SUVmax2.7.

现患者一般情况可,可触及右侧颈部一肿大淋巴结,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讨论时刻

01

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癌?

明确诊断,是多学科会诊的第一步。但是,这位患者的病情似乎没那么好确诊。

患者初诊时PET-CT见全身多发转移病灶,盆腔FDG代谢明显增高,淋巴结肿块与双侧附件界线不清,无法判断原发病灶部位。根据患者目前PET-CT结果见FDG代谢增高病灶局限于颈部及腋窝淋巴结。

但会诊专家通过应用专业知识进行讨论,明确了患者为卵巢癌。理由如下:

患者初诊时主诉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其他明显特殊不适,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腺癌,PET-CT见全身多发转移病灶;肿瘤指标见CA明显升高,CEA属于正常范围。根据这些结果考虑妇科肿瘤可能性大。

若为消化道来源肿瘤,此时多已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如体重减轻、恶心呕吐、黑便、腹痛等。虽然患者予以11周期化疗后行手术切除,病理提示无恶性肿瘤,但不能排除原发病灶来源于妇科器官,因为妇科肿瘤本身对紫杉醇和铂类敏感,亦有可能在化疗后达到全部缓解的疗效。

02

后续治疗方案该怎么定?

建议先化疗,之后可以考虑局部放疗

目前患者PET-CT示颈部及腋窝有淋巴结复发,穿刺病理仍然提示腺癌,CA有上升趋势,考虑出现复发。由于4年前肿瘤对化疗极其敏感,故建议先行全身化疗后可,考虑局部予以放射治疗。

化疗的药物建议更换

患者四年前曾行两组化疗方案,分别为培美曲塞+卡铂和紫杉醇+奈达铂,考虑患者对铂类敏感,建议行以铂类为主的全身化疗。

虽然术前患者的11周期化疗药物为培美曲塞+卡铂,但考虑培美曲塞对妇科肿瘤并不敏感,故建议更换为紫杉醇类药物。

关于紫杉醇+铂类的化疗方案,除了针对妇科肿瘤,该方案对于原发病灶不明的恶性肿瘤(UPC)也是一线方案。

因为家族癌症史原因,建议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患者有一个亲姐姐有乳腺癌病史,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建议行BRCA1/2基因检测。

涨知识:关于BRCA1/2基因

BRCA1、BRCA2是两种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是评估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发病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高。

有研究显示,

BRCA1和BRCA2携带者累积到80岁的乳腺癌风险分别为72%和69%。BRCA1和BRCA2携带者累积到80岁的卵巢癌风险分别为44%和17%[1]。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70岁时单侧乳腺癌的累积发病风险(外显率)分别为67.2%和76.8%。与BRCA1不同的是,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70岁后乳腺癌累积发病率继续增加,到80岁时达93.1%[2]。

在卵巢癌中,65%-85%的遗传性卵巢癌发生由BRCA1/2胚系突变所导致[3]。

会诊结论

综合各位会诊专家的意见,给出患者如下治疗方案

行BRCA1/2基因检测;

行全身化疗,具体方案可考虑紫杉醇+铂类,若肿瘤不敏感可考虑更换为培美曲塞+卡铂化疗;

化疗后根据全身情况考虑局部放射治疗的可能。

肿瘤的发生没有特定的症状,这也就使得肿瘤的早发现面临困难,就如有些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好的人,却在某一次的体检中发现了肿瘤。要想肿瘤早发现,做好筛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很重要。

案例中的这位患者虽然是卵巢癌晚期,但之前经过积极的治疗也获得了较好的状态,虽然又面临着复发,但也有治疗方案可用,希望她能够度过复发这个难关,迈向更好的生活。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肿瘤专科多年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最先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1]KuchenbaeckerKB,HopperJL,BarnesDR,etal.RisksofBreast,Ovarian,andContralateralBreastCancerforBRCA1andBRCA2MutationCarriers[J].JAMA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3):2.

[2]杨晓晨,胡震,吴炅.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风险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5(4):-.

[3]郭文平,赵烨.BRCA基因检测相关卵巢癌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55):-.

推荐阅读

肿瘤转移也别怕!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这里获得了治疗方案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当癌症出现了转移,是不是就很难医治了?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早期乳腺癌患者,如何才能避免复发?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内分泌治疗不是乳腺癌的专属,这类癌症患者一样离不开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肺癌患者为什么可以不做术后的放化疗?不怕复发吗?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手术没把肿瘤切干净会很糟糕吗?还有方法治吗?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诊断有误的晚期肺癌患者,下一步治疗该是如何?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实录

乳腺癌患者怎样治疗更好:不仅要抗癌,也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20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