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孕妈之母乳喂养的好处与误区
2018-6-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该文章为“重医大附一院产科”原创文章,归我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母乳喂养是妈妈和宝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给宝宝的不仅是营养和保护,更重要的是爱和交流。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倡议:至少纯母乳喂养六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下定母乳喂养的决心,并获得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产前准备。
产后,母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分娩后第1-3天的母乳为初乳。因其含β-胡萝卜素而颜色呈黄色,产量小,密度高,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免疫球蛋白。初乳被喻为新生宝宝的第一支预防针。过渡乳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大约10天以后母乳的产量高,密度低,即成熟乳,含母乳各项营养成分。
母乳是专为宝宝量身定做最好的食物料理,母乳喂养百益无害。其营养适中: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的含量合适且易于消化吸收;免疫力强:含有丰富的免疫抗体,可保护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黏膜,增强抗病能力;增强母婴感情:所谓母子连心,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间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可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发育;促进产妇健康:帮助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有利于恢复体形,防止乳腺癌及卵巢癌;孩子聪明:母乳中所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和牛磺酸等有利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使宝宝更聪明;经济方便: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且无菌。
教会每个妈妈母乳喂养本领可帮助妈妈更好的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底,并体会母乳喂养所带来的乐趣与温馨。正确的哺乳姿势:母亲放松舒适;孩子身体贴近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孩子头与身体呈一直线;下颌紧贴乳房;如是新生儿则应用手托住臀部。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嘴张的很大,下唇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房;面颊鼓起呈圆形;含接时可见到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时会有暂停,能看到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声音。
近年来虽然“母乳喂养对宝宝有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很多新手妈妈却因为存在种种认识或做法上的误区,导致不能坚持母乳喂养。下面的母乳喂养误区,你闯了几个?
误区1:乳汁“太稀,喂不饱宝宝”,改喂奶粉。为什么母乳不象奶粉那么白、那么浓稠?其实你看到的,是“前奶”,含有多量的水和糖,是给宝宝解渴的。宝宝越吃,母乳越浓,到最后,会分泌象奶油一样的“后奶”,含有丰富而高热量的脂肪,是给宝宝解饿的。
误区2: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
误区3: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有的时候,三、四个月以后,妈妈发现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
误区4:一定要一边喝10-15分钟,再换一边。其实不需要,国际母乳会提倡的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不吃这一边、再换另一边。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看孩子,别看钟”。
误区5:吃到后面乳房瘪瘪了,就没有乳汁了。虽然到后面乳房瘪瘪了,但还会有喷乳反射,宝宝还是会吃到很多奶。后面虽然乳流量变慢了,但会一直产奶,而且现产的奶脂肪含量高,会很浓很白,宝宝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饱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误区6:每次宝宝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挤出。越挤奶越多,宝宝通常没有喝到后乳就饱了,所以宝宝就会频繁要求喝奶,这样喝的次数越多,妈妈就挤得越多,挤得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误区7:奶不够要留着、存着。这是很大的误区。其实宝宝吃的时候就产,不吃就不产,吃得多就产得多。所以妈妈要有信心产奶。
误区8:宝宝睡觉不好,醒好几次,是因为奶不够。在早期,宝宝频繁吃,有几个原因:一是胃很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没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宝宝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宝宝对奶的需求量会比较大;再就是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宝宝的轻睡眠比较多,沉睡眠比较少;另外加上宝宝在帮妈妈催奶,也会经常有吸奶的要求。
误区9:生病就不能哺乳。没有什么病妈妈不能哺乳(急性感染除外),除了艾滋病。而母亲患有乙肝、梅毒大多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可以母乳喂养。
误区10:吃了药就不能哺乳。所有的药,都是可以分安全等级的。妈妈用药前可以先问一下医生是否会影响哺乳。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坚持母乳喂养,让你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收获人生的第一块金牌。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治白癜风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