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新辅助化疗amp激素治疗均无效
2016-10-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编译:梁佳乐陈珊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ociety?of?GynecologicOncology,SGO)是业内公认的全球3大妇科肿瘤学会之一,SGO于3月19-22日在美国圣迭戈成功召开,小编在此给大家呈上大会热点内容。新辅助化疗不改善IIIc期卵巢癌预后
V.Sioulas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包括名因巨块型IIIC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接受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残留病灶(RD)大小分为4组,名(37%)患者无残留病灶(组1),名(26%)患者残留病灶1-5mm(组2),54名(11%)患者残留病灶6-10mm(组3),名(26%)患者残留病灶大于10mm(组4)。四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6.7个月,20.7个月,16.2个月和13.6个月,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83.4个月,54.5个月,43.8个月和38.9个月。结果显示,RD≤10mm患者的PFS和OS较RD10mm患者明显延长,而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PFS和OS与RD>10mm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研究建议IIIC期患者应当先行肿瘤减灭术,术后行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E.M.Hinchcliff与同事为研究新辅助化疗(NACT)在晚期卵巢癌的使用趋势,对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共例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包括III期患者名(73.9%)和IV期患者名(26.1%)。研究结果显示:年至年期间,III期NACT的使用频率从7.2%增加到20.3%,IV期从17.3%增加到39%,在年到年保持不变(P=0.06的趋势),在至年(P=0.03的变化趋势)以每年17%频率增加(95%CI9.2–25.3,P=0.)。IV期患者从年至年NACT使用频率稳步上升(年度百分比变化,8.9%,95%CI7.4–10.4,P0.)。
激素治疗不改善中晚期卵巢癌预后
晚期卵巢或腹膜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对化疗不敏感,总生存率低。文献报道,大多数LGSC过表达激素受体,这为激素治疗(HT)提供了可能性。A.NicklesFader与同事对年-年间共26例接受HT治疗的II–IV期LGSC患者行研究,其中25名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HT,1名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疗+HT,中位治疗时间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4名(14.8%)复发,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对照组为44名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0个月,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
HRT可降低BRCA携带者RRSO术后骨质疏松风险
E.N.Prendergast和同事对年至年期间名接受了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RSO)的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患者在绝经前接受了RRSO,术后97名(51%)患者接受了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显示共76名(78%)患者的检查结果有异常,其中58名(60%)患者有骨质减少,19名(20%)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10名(5%)患者有骨折史。其中,小于50岁女性骨质减少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分别为66%和11%,而绝经后妇女比例分别为50%和31%(P=0.08)。对有异常发现的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后骨质减少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分别为74%和0.06%,较未行HRT患者的83%和22%降低(P=0.09)。研究认为,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在进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RSO)后有明显骨质丢失,需要监测骨密度,而HRT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影响晚期卵巢癌术后残留灶大小的影响因素研究
R.S.Suidan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包括名III-IV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患者。其中,名(35%)患者接受了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无肉眼残留病灶(1cm)。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五项因素与肉眼残留病灶相关:广泛小肠浆膜受累(OR11.2,95%CI10.4–12.1)、骶前腹膜受累(OR4.2,95%CI1.2–14)、胆囊窝/肝段间裂受累(OR2.2,95%CI2–2.3)、小肠肠系膜及其根部或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受累(OR2,95%CI1.3–3)、脾或脾周受累(OR1.3,95%CI1.3–1.3)。对此,R.S.Suidan等人提出了一种两步模型预测法,第一步:广泛小肠浆膜受累与肉眼残留灶高度相关(OR11.2,95%CI10.4–12.1),第二步:根据除广泛小肠浆膜受累外4大因素的OR值进行预测评分,总得分为0-1、2-3、4-5、6分及以上患者存在RD的比例分别为42%,75%,63%,89%。此模型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也可以运用至腹腔镜手术的术前评估中。
LNG-IUS治疗CAH和EEC效果评估
S.J.Lee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对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CAH)和I期子宫内膜癌(EEC)的疗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包括37名(65%)CAH患者,20名(35%)EEC患者,所有患者均放置LNG-IUS,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膜活检,将无异常或无CAH定义为完全缓解,对于EEC患者有CAH定义为部分缓解。研究结果显示,41名(78%)患者带环12个月,其中32名患者有治疗效果(31名患者完全缓解,1名患者部分缓解),9名患者无治疗效果(4名患者病情稳定,5名患者病情进展),有效组及无效组中位年龄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第3个月首次活检时,有效组91%(29/32)的患者有外源性孕激素作用的病理学表现,而后者仅为33%(3/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首次活检时有效组SFRP1,SFRP4,IGF1,及RALDH2高表达,而无效组则SFRP1低表达,RALDH高表达。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卵巢癌预后
T.J.Vogel和同事对SEER-Medicar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年间例的卵巢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名(42.1%)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中89%为脂溶性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及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2.2个月和28.7个月(P0.0),他汀类药物单独将死亡率降低了34%。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卵巢癌预后。
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于I期宫颈癌治疗的效果评估
G.K.Lennox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究在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BPLND)是否可以代替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PLND)。研究包括名首次接受手术治疗IA/I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接受BPLND患者名,接受BSLNB患者90名,二者在无复发生存率(2年:95%和97%,5年:92%和93%)、肿瘤大小、组织学、浸润深度、切缘阳性、脉管侵犯、术中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BPLND相较于BSLNB手术时间有关(2.75和2小时,P0.),平均出血量(和毫升,P0.),输血(17.3%和0%,P0.),与术后感染(10.4%和0%,P=0.4)有所增加。
外科医生行卵巢癌手术肠道造口率更高
N.Desravines对年至年共名接受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88.6%手术由妇瘤科医生进行,11.4%手术由外科医生进行,两者行肠道造口率分别是6.5%和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瘤科医生虽进行的造口手术量较少,但与外科医生相比较,术后深层器官腔隙感染(外科4.6%和妇科2.3%,P=0.)和术后脓毒症(外科8%和2.7%妇科,P0.)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下载APP
海量资讯等着你!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江西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