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战略
2016-4-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战略
当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申报遭到各地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对申报要有冷静的思考,要把遗产学学科建设提到议程上来,并对遗产、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资文化遗产等等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对申报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申报文化遗产的国内战略第一个是联合申报战略。我国有很多同一文化遗产遍及全国,仅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有7个省申报。如果不是同时申报、一个大项目里含几个子项目同时同享,就会产生混乱,破坏其完整性。像黄帝、炎帝和尧等文化许多地方都共有。如果调和不好,仅一个地方想独占、不同享这类文化资源,不但对文化的发展不利,还会构成地域文化对峙的局面。常常有这样的例子,为了申报一个遗产而各地都强调自己的正宗性,争执不下的结果是都落选。所以,我们要整合资源、共同申报。即就一个共同的文化采取各县联合申报市级遗产、各市联合申报省级遗产、各省联合申报国家遗产,乃至国家与国家间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对此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和视野,在社会和谐进程中实现文化和谐。第二个是濒危优先战略。申报和抢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许多语言、技艺、仪式、信仰、风俗的濒危程度严重,应当优先申报最具濒危的东西,以激活保护它的热忱,然后加大社会和政府对它的保护力度。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申报而申报。我们有些地区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就不再作二度、三度深层次的保护。事实上,申报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申报只是保护工作的一个部份,申报成功后的保护任务更重,道路也更漫长。第三是特点优先战略。我国文化众多,除具有大量的共同文化以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还具有一些不同的文化。我们在申报文化遗产时应拿出本地区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本民族最突出的东西去申报。这样才缺少对手,才有更高的命中率。要建立大中华文化意识,同等对待各地域、各民族特点文化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第四个是农耕文化优先战略。现在,濒危的文化主要是农耕文明时期产生的文化,由于社会转型将带来农村向都市转型、农民转变为市民、农业文明转变为工商业文明的结果。它们最能代表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最能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五个是少数民族文化优先战略。在我国,汉族人口众多、文献丰富,而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2左右。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更遑论文献。非物质文化是他们的主要文化情势及历史记录。我们有55个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就可以构成文化的大裂变、大衍生。
申报世界遗产的国际战略申报世界遗产,必须要斟酌国际关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情怀,重视国际合作与国际秩序,有利于确保我们的文化主权及和谐国际。第一个战略是共存文化优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华文明在全球居领先地位,并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等东亚国家。所以,这些国家也存在中医、汉字、岁时节令、姓氏、生产工具、宗教信仰等共存的文化。它们均源在中国,流在他国。例如,韩国有端午节,日本、越南也有端午节,其内容都差不多,但又各有特点。现在,亚洲东部、北部、西北部国家的申遗已十分活跃,而东南亚国家还相对沉寂。一旦那里也活跃起来,我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争端可能要出现在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那里有许多民族跨国散布,许多文化跨国共有。我们如不有备无患,就会十分被动。这些共存的文化遗产,我们既可单独申报,也可合作申报。如,高句丽文化遗产申报我们就采取了与朝鲜合作的方式,丝绸之路文化也正在采取与中亚5国联合申报的方式,其效果都很好。第二个是边疆优先的战略。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是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机统一达成的成果。申报世界遗产也要体现这类整体性、并实行边疆文化遗产申报优先。在地域文化意义上,边疆文化是弱势文化、缺少必要的关怀,它亦最脆弱、最敏感。它对边疆的稳定与安定、对睦邻安邻、对国家安全又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三个是分层级申报战略。先申报县级的,然后是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最后从国家级遗产中推荐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建立起有效的遗产申报体制与秩序,分主次,别前后,统筹兼顾,切不可超出省市及国家由申报主体直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四个是多渠道申报战略。目前的申报热门都集中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上,但联合国却每两年只给一个国家审批一个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因此,即便仅是文化部今年公布的518项要被批准完也需要1036年。真是“千年等一回”!我们应当作多渠道申报,大大紧缩申报时间,以确认我们的文明古国地位,确保我们的文化大国地位,让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特殊的贡献。第五个是扩容战略。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交涉,增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被批数量。中国要申报文化遗产是要为人类承当文化,是要为今天的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有所补充。如果说西方文明对世界的进步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增进作用,那末中国文化在调理人际关系、天人关系、和谐世界、世界和平等方面就具有不可替换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