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暨南大学学报年第1

2021-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目次01

响应面法优选泽兰多糖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刘富岗,李汉伟,郑群杰,冯素香,刘炯

02

四逆散通过MAPKs/NF-?B途径保护脂多糖致Raw.7的细胞炎症

范慧婕,谭章斌,赵晓山,梁红峰,刘彬,周迎春

03

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及促进腱骨愈合策略的研究进展

肖磊,郑博元,庄腾丰,王华军,郑小飞

04

地西他滨对卵巢癌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靖爽,井佳雨,和晓利,王悦

05

实时、同体监测岭南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时效性

李晶晶,周鹏,曾婧纯,裴文娅,林国华

06

DEXA测量成人体脂分布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王彧,冯烈

0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治疗后炎症因子的改变

侯晓林,周咏梅,唐艺加

08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余丽琼,张爱东

09

难取节育器局麻下宫腔镜处理的临床分析

刘颖蔚,赵玲,陈星,代雪林,邓幼林

10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伽玛刀治疗

丁涛,郑茂华,张方成

11

IVIM-DWI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杜舒曼,张林

12

多邻域中值滤波算法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陈家益,董梦艺,战荫伟,曹会英,熊刚强

摘要

1.响应面法优选泽兰多糖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刘富岗,李汉伟,郑群杰,冯素香,刘炯

[摘要]目的:考察8种大孔吸附树脂D、H、HPD-、HPD-、AB-8、HPD-、S-8、HPD-对泽兰多糖的纯化效果,以Box-Behnken法优化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优纯化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脱蛋白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洗脱流速、上样浓度、洗脱剂用量对纯化结果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响应面模型来优选大孔树脂泽兰多糖的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泽兰多糖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取HPD-大孔吸附树脂,泽兰多糖的上样质量浓度为0.03g/mL,洗脱流速为1.1mL/min,洗脱体积为40mL,以此优选工艺纯化后,多糖保留率69.21%,脱色率60.24%,蛋白脱除率75.67%.结论:泽兰多糖的纯化工艺稳定可靠,HPD-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效果良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泽兰;多糖;响应面法;大孔吸附树脂

2.四逆散通过MAPKs/NF-?B途径保护脂多糖致Raw.7的细胞炎症

范慧婕,谭章斌,赵晓山,梁红峰,刘彬,周迎春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SN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Raw.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7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NS低、中、高浓度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ERK/ERK、P-p38/p38、P-JNK/JNK,P-IKβ-α和P-p65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p65转核情况,激光共聚焦观察LPS与Raw.7细胞膜binding的程度.结果:SNS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7细胞分化,IL-6、TNF-α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MAPKs/NF-?B途径中磷酸化蛋白P-ERK、P-p38、P-JNK,P-IKβ-α和P-p65含量,抑制p65转录入核,及LPS与Raw.7细胞膜结合.结论:SNS可保护LPS诱导的Raw.7细胞炎症,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APKs/NF-?B通路磷酸化相关.

[关键词]四逆散;Raw.7;动脉粥样硬化;炎症;MAPKs/NF-?B

3.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及促进腱骨愈合策略的研究进展

肖磊,郑博元,庄腾丰,王华军,郑小飞

[摘要]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有关促进腱骨愈合方法的文献,整理和分析,正常的腱骨止点由复杂的4层结构组成,腱骨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较多,如生长因子、细胞学方法、基因治疗等.但多数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关键词]腱骨愈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地西他滨对卵巢癌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靖爽,井佳雨,和晓利,王悦

[摘要]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10nmol/L、nmol/L、nmol/L)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地西他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地西他滨、顺铂(Cisplatin)以及地西他滨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为nmol/L的地西他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抑制最明显,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1.31%,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西他滨浓度超过nmol/L后对SKOV3的抑制率没有明显升高.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顺铂相比于单用地西他滨或者顺铂,SKOV3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浓度为nmol/L的地西他滨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后细胞凋亡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促进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凋亡,抑制SKOV3的增殖,低剂量地西他滨可能通过增强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地西他滨;顺铂;卵巢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5.实时、同体监测岭南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时效性

李晶晶,周鹏,曾婧纯,裴文娅,林国华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岭南火针、电针治疗)对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机理及其时效性.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岭南火针治疗组,于大鼠右足蹼底部皮下注射体积为50μL的带状疱疹病毒接种溶液,利用微透析技术,同体、实时、在线监测岭南火针、电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外周腺苷及其代谢产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外周组织内腺苷、AMP、ADP质量浓度降低,治疗后30~60min,电针组局部腺苷、AMP质量浓度接近基线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90min,电针组大鼠局部腺苷、AMP和ADP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至模型组水平(P0.05).岭南火针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在60min,治疗后min,外周组织中腺苷、AMP、ADP仍处于基线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岭南火针治疗组与电针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在治疗后30min即能够起到镇痛效应,岭南火针在治疗后60min起效,且能至少维持2h,岭南火针较电针组而言,具有镇痛效果持久的优点.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岭南火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腺苷;一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

6.DEXA测量成人体脂分布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王彧,冯烈

[摘要]目的:DEXA测量成人体脂质量分数及分布,分析体脂质量分数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关系,揭示体脂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n=44)及非糖尿病(n=21)患者,记录血液生化指标、DEXA测定全身脂肪质量分数及分布、冠脉CT等临床资料并检测基线观察指标.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舒张压、餐后2h血糖、餐后2hC肽、HbA1c、BMI、HOMA-β、体脂质量分数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主要影响因素:TC(β=25.,P0.01),HDL-C(β=-32.,P0.01),HbA1c(β=3.34,P=0.02):HOMA-IR主要影响因素:LDL-c(β=0.,P=0.03),BMI(β=2.619,P0.01):HOMA-β主要影响因素:LDL-c(β=78.,P<0.01),躯干脂肪含量(β=3.87,P=0.02).结论:体脂质量分数和分布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心血管系统.

[关键词]体脂分布;双能X线吸收法;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炎症因子的改变

侯晓林,周咏梅,唐艺加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7(IL-27)水平变化.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5例,其中单纯药物组行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TNF-α、IL-1和IL-27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1和均明显下降,IL-27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较单纯药物组更显著(P<0.05),两组LVEDd、LVEF及LVMI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TNF-α、IL-1和IL-27水平指标可以作为评价CRT效果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因子

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余丽琼,张爱东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①依据随访2周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41)及存活组(n=);②依据NLR4分位数将患者分为NLR<4.33(Q1组,n=35),4.33≤NLR<7.26(Q2组,n=35),7.26≤NLR<11.78(Q3组,n=36),NLR≥11.78(Q4组,n=35).结果:死亡组NLR=9.67(6.81,13.07),存活组NLR=6.18(3.63,11.10),死亡组的NLR水平比存活组更高(P<0.05).KM生存曲线显示,Q4组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与Q1组比较,Q4组增加短期死亡风险28倍,HR28.,95%CI3.(.),增加长期死亡风险3倍,HR3.,95%CI1.(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NLR≥11.78可明显增加AA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NLR愈高,预后愈差.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

9.难取节育器局麻下宫腔镜处理的临床分析

刘颖蔚,赵玲,陈星,代雪林,邓幼林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宫腔镜技术处理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门诊治疗的例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发生原因以及手术过程.结果:外院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的病例,发生原因经宫腔镜检查主要为节育器嵌顿、断裂、残留或异位,节育器嵌顿的种类以金属圆形/三角形节育器(例,55.9%)以及“V”型的爱母环(62例,30.7%)多见.5例门诊宫腔镜下取环失败,例(97.5%)取环成功.由于子宫异常引起的困难取环27例,黏膜下肌瘤12例,宫腔/宫颈管粘连15例.手术时间分析结果提示节育器断裂残留以及既往有宫颈手术史的患者花费手术时间最长;手术出血量分析提示合并粘膜下肌瘤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多,为(32.5±3.4)mL.结论:节育器种类分析提示金属圆形/三角形节育器及V型金属环更易发生宫内嵌顿;子宫异常引起的取环困难原因以黏膜下肌瘤和宫腔/宫颈管粘连多见.常规方法取出困难的宫内嵌顿节育器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关键词]节育器取出困难;宫腔镜

10.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伽玛刀治疗

丁涛,郑茂华,张方成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者30例,额下入路者5例,额颞眶颧入路者4例,复发的5例及未全切的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及SimpsonⅡ级)率为69.2%(27/39),次全切(SimpsonⅢ级)率为20.5%(8/39),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率为10.3%(4/39).复发6例,其中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控制率为60%(3例),SimpsonⅢ级+Ⅳ级切除12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75%(6例).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个月,预后优良32例,一般4例,差3例,死亡1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21例患者有7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9例无明显变化,5例恶化,术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的7例患者中6例术后有改善,1例加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6例患者有1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术后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例,意识障碍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精神异常1例,嗅觉丧失1例.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能否全切与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瘤周水肿程度、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有关;术中CUSA等离子刀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伽玛刀是处理肿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的安全有效措施.

[关键词]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伽玛刀

11.IVIM-DWI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杜舒曼,张林

[摘要]目的:探讨3.0T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1例外周带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27例为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3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良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扫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扫描,IVIM-DWI采用14个b值(b=0、25、50、75、、、、、、、0、1、0、0s/mm2).GEADW4.6Functool后处理软件计算病变组织内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Ca组和BPH组各参数值的差异,对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的ADC值、D值及f值均明显低于BP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D*值无统计学差异(P=0.).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ADC值、D值对外周带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均较高,以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关键词]前列腺癌;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12.多邻域中值滤波算法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陈家益,董梦艺,战荫伟,曹会英,熊刚强

[摘要]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滤波算法在噪声检测与噪声滤除上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去噪性能.方法:用多邻域中值滤波算法对噪声检测和噪声滤除的方法分别进行改进.算法用邻域中的灰度极值进行噪声检测,对检测出来的可疑噪声,用邻域的中值作进一步的噪声检测.对噪声像素,在其邻近的9个邻域中分别求出信号像素的中值,然后用所有中值的中值作为噪声像素新的灰度.结果:基于医学图像的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于现有的算法,所提出的算法的去噪图像更加清晰,去噪结果的PSNR和SSIM值更高.结论:所提出的算法在彻底去除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持了图像的纹理边缘和细节,相对于现有的滤波算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性能.

[关键词]图像去噪;噪声检测;中值滤波;多邻域中值滤波

主编:孙升云

副主编:王景周

责任编辑:朱穎嫄

图文编辑:王海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z/22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