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普关于乳腺癌的全面知识科普不看

2021-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关于乳腺癌,你必须要知道的知识!

潘战和

肿瘤专科医生医院

中国好声音人气歌手姚贝娜年1月15日因乳腺癌复发脑肺转移病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抢救,年1月16日下午不幸病逝,乳腺癌话题再次引发网友   

在一般情况下,检查应每月坚持一次,如果近期自检发现双侧乳房不对称、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变硬、乳房皮肤有水肿、凹陷,乳晕有湿疹样改变,乳头是否有溢液、溢血等异常现象,医院向专科医生咨询并检查。建议女性在30-35岁以后应1-3个月作自我检查一次,每半年由医生检查一次。

什么时候做乳房自我检查?

检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每月固定一天。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乳房的保健?

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肌肉强健,脂肪饱满。

2.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应该挺胸、抬头、收腹、直膝。

3.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选择质地柔软、大小合适的乳罩。

4.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

5.注意乳房清洁,经常清洗乳房特别是乳头乳晕,这点对于那些先天性乳头凹陷者尤为重要。

6.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医院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

(五)如何进行乳腺癌的早诊筛查?(二级预防)

在《如何预防乳腺癌?》中,谈到了一些乳腺癌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属于一级预防,但由于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并未完全弄清楚,所以实施起来困难较大,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二级预防,也就是乳腺癌的早诊筛查。

乳腺癌是少数几个经研究和实践证明能够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筛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患者生活质量也大为提高。筛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部分病人可免于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而且早期乳腺癌可以进行保留乳房的手术,患者心理将得到极大的安慰,生活质量高。因此,乳腺癌早诊筛查必须要大力宣传推广。

为了让大家较全面了解乳腺癌筛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家的乳腺癌防治意识,本文摘录“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乳腺癌筛查指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screening)2种。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3.1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3.2乳腺临床体检

⑴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

3.3乳腺自我检查

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绝经前妇女应建议选择月经来潮后7~10d进行。

3.4乳腺超声检查

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BI-RADS0级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

3.5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⑵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需静脉注射增强剂。

⑶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

3.6其他检查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

4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4.~39周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4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69周岁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周岁或以上

⑴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乳腺癌筛查具体实施,请向当地的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医生咨询了解。

(六)乳腺癌的治疗

——得了乳腺癌如何进行治疗?

首先要消除一个普遍的误区:得了乳腺癌就等于宣判死刑。

当然不是!得了乳腺癌不等于宣判死刑。乳腺癌属体表肿瘤,很容易做到早期发现,而乳腺癌早期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乳腺癌的筛查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规范的出台,可以帮助有效地筛检早期乳腺癌。而且乳腺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报道,-年间,乳腺癌死亡率以1.9%的速度下降。研究者表示,这归功于这些年来取得的多项进展。同时,乳腺癌治疗方案得到越来越优化。所有这些进步,都有助于乳腺癌的治愈和疾病控制。美国NCI研究人员表示,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很高,其中确诊乳腺癌后的5年存活率高达89.2%。事实上,乳腺癌幸存者大多因其他原因死亡,并非死于乳腺癌。因此,即使患乳腺癌,也不必恐慌,多数女性都会存活下来。

接下来看一看乳腺癌主要采取哪些治疗手段?

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所以第一步是要明确诊断,病理诊断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明确病理诊断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肝肺骨脑等部位的转移。然后根据病理类型、分子检测、临床分期等信息,并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意愿和其他社会家庭因素等来综合决定采取的治疗策略安排。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每一个乳腺癌患者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患者需要所有这些治疗手段,有的只需要其中的一两种,有的可以需要进行所有这些治疗,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如何合理安排,先后次序怎样,要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基本原则是要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规范治疗。

治疗的安排是有技巧,甚至是艺术性的,具体如何安排治疗由于过于专业化,在此不进行过多详细,只提醒一点,乳腺癌首次规范治疗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到正规的有诊治经验的肿瘤专科或乳医院进行诊治。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化疗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可怕,化疗已经相当成熟,关键是要到正规的肿瘤内科进行化疗。考虑到专业分工的细化,建议手术到外科,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到肿瘤内科,放疗到放疗科,这样才能做到最好。

(七)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监测/随访?

除了晚期乳腺癌,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等),术后根据具体情况,包括病理类型、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Ki67等等,以决定是否进一步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这几种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不需要,也可能仅需要进行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或所有的这些辅助治疗手段均要进行,视具体情况,由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医生判断决定)。术后化疗一般在术后半年左右内完成,如果要进行术后放疗的话,通常在化疗之后进行放疗,在完成术后的化疗/放疗后,除继续完成一年的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和/或辅助内分泌治疗外,同时进入监测/随访阶段。

乳腺癌术后进行随访监测的目的:

一是为了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包括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以尽早干预;

二是为了监测另一侧未患癌的乳腺,因为对一侧患乳腺癌的人来说,另一侧的乳腺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必须加强监测;

三是随访监测之前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等)的可能后续毒副反应,以及监测正在进行中的靶向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比如对心脏毒性的监测,对骨骼及子宫的监测等;

四是随时发现其他一些可能的未预料的情况;

五是通过随访的方式,医患互访互动,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维持较理想的体重。

如何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监测随访?

乳腺癌术后的监测随访有一定的规范可循,一般性原则详见下图。但仍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进行个体化的监测随访,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咨询您的主管医生(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医生)。

最后要特别提醒您注意:

1、对于那些ER/PR阳性进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来说,一定要坚持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不要经常漏服,不要随意停用,出现毒副反应请专科医生进行处理,不要随意自行停药,对ER/PR阳性的乳腺癌来说,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和关键!!很多病人进行化疗/放疗的依从性非常好,但内分泌治疗由于是在家口服、需要每天服用坚持至少五年以上,依从性不好,大大影响疗效,增加复发的概率!!为保证疗效,避免遗忘漏服或不能坚持,提请家属一起监督和努力完成五至十年的内分泌治疗!

2、已经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积极的生活方式,减压,作息规律勿熬夜,学会必要的放弃,别太拼,心理平衡心情愉快无疑有助于康复,达到并维持理想的体重(也就是体重指数维持在BMI20-25之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获得最理想的预后转归。

随时随地获取肿瘤科普知识,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z/22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