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卵巢癌转移,我们能做什么李清丽专访

2020-10-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哈尔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015/4493986.html

年5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卵巢癌日,覆盖了全国18个城市,连续举办30余场的暖巢行动大型患者教育讲座已圆满结束,在这场知识的盛宴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什么叫医患一家,什么叫抗癌路上你我同行!

5月8日这一天,互助君来到成都市医院锦江院区门诊大楼妇幼健康讲堂。会议开始前1个多小时病友们就陆续到达现场,会场座无虚席。此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以科普讲堂、赠书仪式、有奖问答、抗癌经验分享、医护患共舞八段锦等多个环节展开,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整个场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现场热烈的气氛吧~

健康讲堂活动现场

下午6点左右,会议圆满结束。会后互助君针对觅友们的常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副主任李清丽做出专访。

李清丽

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年1月国家公派至美国杜兰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及靶向生物治疗,负责及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科研工作。

觅友们一定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一次李主任为大家做出哪些分享吧,放心吧,互助君早就准备好啦~

互助君:李主任您好,我们想代表患者问您几个卵巢癌的常见问题,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患者作答。

李清丽:好的,我也非常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掌握一些疾病知识,知识就是抗癌的武器!

卵巢癌的转移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1

互助君:大多数晚期卵巢癌确诊的时候都伴有转移,从发病征兆和常见的转移部位而言,卵巢癌的转移有什么特点呢?

李清丽医生:卵巢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体积比较小,所以卵巢癌的发病往往很隐匿,不容易在早期发现。即使是通过我们常规的妇科检查,也不一定能够早期筛查出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绝大部分的卵巢癌患者,有症状后发现疾病时,已经是晚期。卵巢癌转移的特点及主要转移方式是盆腹腔种植播散,常见的种植部位为子宫表面、盆腹腔腹膜表面、肠道及大网膜、隔下及肝表面等。可扩散在盆腹腔各处,产生大量腹水。肿瘤也可直接向邻近器官组织侵犯生长,如蔓延至相邻的直肠、子宫、输卵管和阑尾等。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也是卵巢癌的转移途径,但血行转移相对比较少。

我们该如何应对肠梗阻?

问题2

互助君:卵巢癌的转移部位中,肠转移是比较多见的,肠转移及继发的肠梗阻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那么患者一旦出现了肠梗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李清丽医生:肠梗阻是卵巢癌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也是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卵巢癌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盆腹腔广泛转移、局部浸润、压迫所致。

发生肠梗阻后,首先需要明确梗阻的部位。若导致梗阻的病灶局限,可通过手术切除或姑息手术造瘘,术后可继续给予抗癌治疗,一定程度上还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若腹腔转移病灶广泛,则不适宜手术,需要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转移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问题3

互助君: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来说,我们是否有预防转移的有效方法呢?

李清丽医生:由于早期卵巢癌发现及时,容易达到彻底的手术切除,五年存活率在90%以上。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及病理学分级选择规范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密切随访或进行适当疗程的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是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焦虑、过度紧张等不良刺激,对可能诱发癌症复发的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同时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方式,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还需要定期复查,让医生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状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患者也会有好的预后。

延缓复发的关键是什么?

问题4

互助君:觅健卵巢关爱圈近期做了一个小调研,询问患者认为延缓复发的关键是什么,其中有51%的患者认为提高免疫力是延缓复发的关键,有31%的患者认为使用PARP抑制剂是关键,请问您站在医生的角度上,认为哪一个要素更关键呢?原因是什么呢?

李清丽医生:站在医生的角度上,我认为这两方面都是比较关键的,二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PARP抑制剂的研究非常热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患者也特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z/20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