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2岁,癌症晚期,已经必死无疑了
2017-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今年32岁,癌症晚期,已经必死无疑了。我其实是个好人,可为什么没有好报,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她走了,32岁。
她走的很不甘心,也很不舍!
年2月9日,刘伶利发在朋友圈发的自拍照
近日,兰交大32岁女教师患癌被校方开除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根据媒体报道,兰交大博文学院女教师于年查出卵巢癌,在刘伶利治疗癌症期间,博文学院以旷工为由将她开除。8月14日,女教师刘伶利因为癌症并发心脏病,离开人世。又一位年青人遗憾地走了,留给我们的启示太多!
刘伶利生前摆摊所用的包、箱子和小车
以前癌症多发于70岁以上人群,通常被认为是老年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年轻人没有重视。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不会得癌症!
1
一生中有22%的患癌概率
据了解,中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万,相当于每分钟有6.4人患上癌症。癌症是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年龄越大,被疾病纠缠的风险就越高。
专家们通过科学计算发现,如果将一个人每年患上肿瘤的风险累计起来,按人均期望寿命74岁算,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患上肿瘤的概率是22%。因此,千万不要觉得癌症离你很遥远。
2
男人VS女人
与女人相比,男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有数据表明,发病率方面,男性、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分别为.88/10万、.81/10万。
癌症出现这样的比重是因为:首先,男性在生理方面“先天不足”。男女染色体不同,主要是激素水平有很大差异,癌症风险相比男性更低;其次,男性生活方式“后天不足”。
3
40岁以上人群,危险!
有数据显示,0-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上升明显,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方面,男性、女性分别在45岁、50岁以上年龄组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就不会得癌症,40岁以上人群高发,在年轻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如吸烟、肥胖等,经过年复一年的累积,最终导致癌症发生。
4
肿瘤的“逆转”机会
每个人体内都有可能具有癌细胞特性的异常细胞,但大多数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消灭,绝大多数不会成长为癌细胞。
很多癌症都有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子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一方面,尽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癌症危险因素对人体的持续伤害;另一方面,发现有癌前病变,一定要积极治疗,遏制病
变。
5
及早诊治,10年生存率提高90%
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症如果能早期确诊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90%。在癌症早期时,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到了中、晚期,治愈率可能从早期的90%骤降到20%-30%。因此,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有不舒服要尽早就医,不能拖着!
6
致癌物的夸大化
我们常常听到“微波炉致癌”、“沐浴液致癌”等等新闻。然而专家指出,第一,癌症的成长过程很复杂,不是简单地因为你吃了、用了什么致癌物,就会得癌症;第二,含有致癌物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癌,只有达到足够的剂量才会致癌。
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致癌物很多,PM2.5、塑化剂、甲醛等,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尽量避免接触并且适当进行防护即可。
虽然癌症很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发现早干预,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保持养好的心情,还是可以免除癌症的烦恼的。
基因小科普
P53肿瘤抑制基因检测:作为最易变异和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是被研究最深入的基因之一。有50%以上的肿瘤与p53基因有关,包括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p53基因可根据其基因变异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突变型的p53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上有所缺陷,携带突变型的人群会增加肿瘤患病风险。
纳因易感基因检测,
一次检测,一生防护!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上海纳因是春芝堂集团下属子公司。纳因基因检测联合包括美国SeqGen公司、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多家基因权威研究机构和专家为中国客户提供基因检测及相关健康管理服务。西宁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