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基因检测为女性健康护航

2017-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当今,中国女性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女性的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已经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四大杀手。其中,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肿瘤之首。中国每年死于卵巢癌和宫颈癌的女性分别有1.5万人和3万人之多,而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更是高达20万人。年,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去世,年仅33岁,再次唤起了社会对于女性健康问题的   长久以来,人们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即生了病才去求医问药。在中国,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将近60%~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无效救治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包括女性都有了定期体检的意识,希望能够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事实上,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疾病出现之前,就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预防,避免乃至延缓疾病的发生,才是最有效的健康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发生,20%与基因有关,10%来自于医疗卫生条件,20%来自于人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环境,另外50%的影响因素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控制好这些关键因素是确保健康的最有效手段。

  女性易感基因检测正是专门针对于中国女性人群开发的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女性找到遗传物质中影响健康的隐患,并且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包括科学地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通过指导常规体检、提供安全用药建议、环境选择等全方位综合健康管理的服务,有效地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从而延缓甚至避免疾病的发生,实现防患于未然!

  近期,美国影星安吉丽娜?茱莉(Angelina+Jolie)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对外公布她已接受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其患癌风险。茱莉的母亲因癌症去世,而茱莉也携带了BRCA1基因的突变。据医生估计,她罹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卵巢癌的几率达50%。接受乳腺切除手术后,她患乳腺癌的风险已经从87%下降到5%。

  目前,在发达国家,基因检测已经被普遍认可,美国每年有近万人做了基因检测,欧洲每年有近万人做了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和预防性手术,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70%,其它重大疾病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的功能片断,是生物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主宰生命,是人体生老病死的根源。

  1、预测医学—在健康和亚健康时期就能够准确预测疾病的风险。

  2、疾病预防—疾病=内因+外因。通过对内因的了解,可有效地避免外因的影响,从而可降低患病的风险。

  3、健康管理—通过基因检测,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主动的改善环境和生活习惯,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

  4、个性化医疗服务——通过基因检测,提示我们哪些药物要慎用,不但大大地降低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提高了疗效,更避免了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基因检测可以做到疾病的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癌细胞,但相对我们又有控制癌细胞的抑癌细胞,当有外界因素刺激沉睡的癌细胞时,癌细胞会发生裂变由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而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在于正常细胞繁殖到四十、六十代时会自然衰老死亡。而癌细胞不会,将会无限制的繁殖,很多人并不知道癌细胞从裂变开始到长成米粒大小的肿瘤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这时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称为早期癌症。再由米粒大小长长成杏仁状的肿瘤只需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为中期癌症,人体就会有一定的症状和反映,如果不及时发现与治疗,发展到晚期癌症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早期癌症发现时把它切除就会根治,任何重大疾病早期阶段都很容易治疗,而且费用也很低…

  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自己可能存在重大疾病的内因,但是只要针对性的保健,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即使风险很高也不一定就会威胁生命,只要保养得当,也有可能不会得这种疾病。所以,基因检测帮助自己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少得病,甚至是不得病。炎帝基因检测不仅仅是检测出易感疾病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健康管理落地服务,帮您解决您的健康隐患,给您私人订制您的健康方案。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有关基因检测相关产品信息,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z/14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