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如果你有这8种症状
2022-9-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有你想看的精彩
家有廖大夫,小病自己医!
廖大夫有话说: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是由动脉或静脉中的血液凝块造成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据估计,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血栓。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中形成血栓而导致的。
什么人容易患血栓?
1
超重、肥胖的人
体重超标的人,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肥胖越严重,风险越高。身体承受的重量越大,血液流动起来就越困难。
2
常年抽烟的人
吸烟看起来主要影响肺部,其实还会伤害血管。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更易加速血凝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甚至导致血压、血糖、血脂等升高。
3
孕期妇女
孕妇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增加有关,其次,胎儿生长过程中,会对孕妇腹部血管和骨盆施加压力,阻断血流,易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4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
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上血栓的可能性会增加3~4倍。原本健康的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发生腿部肿胀、气短。
5
有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人
如果你正在对抗严重的疾病或感染,就要格外提防血栓。有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脑癌、卵巢癌、胰腺癌、结肠癌、胃癌、肺癌和肾癌等)、血液感染疾病等都会增加患者得血栓的风险。
6
缺乏运动的人
连续几个小时甚至更久都不移动身体,会导致血栓风险显著上升。特别是喝水不够充足时。如:白领、长途车、公交车司机等职业的人也应注意加以预防。
7
有血栓、慢性疾病家族史的人
直系亲属患有血栓,你就比常人有更大可能“中招”。某些遗传性疾病也会使血液黏稠,更容易形成血栓。
8
有血栓病史的人
患过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1/3会在10年内再次发病。
这是因为,血栓形成于静脉瓣膜周围,会对静脉造成一定损伤,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损伤可能导致多发性血栓。遵医嘱用药,避免其他的血栓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9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
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多是因血液粘稠,动脉血管变硬变窄,导致血栓、堵塞等常见脑缺血症状。慢性病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栓发作前的8个信号口角歪斜例如一侧面部无力或麻木,微笑时发现嘴巴歪了,或刷牙时嘴巴兜不住水,甚至流口水。
一侧肢体无力上肢:持刀刮胡子时,突然感觉手臂无力以致剃刀落地;不能顺利使用筷子夹菜;不能系扣子穿好衣服等。
下肢:行走时向一边倾斜、“跑偏”,甚至有“拖腿”的动作;走路时不自觉地反复跌倒,尤其转头、仰头时容易出现。
口语不清,耳鸣耳聋说话费力、“大舌头”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视力模糊由于给眼睛供血的动脉闭塞,或负责分析视觉的大脑中枢受损,病人可能突然一只眼睛看不清。
突发性头晕这是脑血栓极为常见的一个信号,表现为头昏沉、头闷感,甚至有天旋地转、身体不稳、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觉,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大汗等情况。这是因为大脑内负责协调身体平衡的部位出现了异常。
易犯困比如,看平时喜欢的电视节目都能睡着,注意力不集中,哈欠不断等情况,提示大脑供血不够维持清醒,可能是动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
严重头痛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或原有的头痛性质改变,多表现为疼痛持续不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呛咳、吞咽困难吃饭或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吞咽费力,可以伴有言语不清楚、声音嘶哑等情况,提示是负责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或中枢出现了异常。
如何预防血栓?
管住嘴、迈开腿
多喝水
晚睡前和晨起后喝杯白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毫升,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吃好的脂蛋白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多运动
参加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释,粘滞性下降。如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游泳、舞剑等。
多做这个小动作,躺着就能做
多做“踝泵练习”,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如图所示:
祝君健康!
国医养身知识
求医不如求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