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创浦东生物医药的ldquo
2021-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链式反应,指的是事件结果包含有事件发生条件的反应。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用链式反应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从开发开放初期,罗氏制药来到浦东,到如今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生产制造等一应俱全,浦东的生物医药集聚效应更加显著,创新产业链也日益完善。
因为集聚,才能产生奇妙的“链式反应”。如今,借助科创板的东风,浦东的生物医药军团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研发:从仿制到原创由于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相比结构复杂、壁垒更高且发展较晚的生物药,能被开发的传统小分子药物,已被国际大型药企开发殆尽,且几乎排满了所有能想到的研发管线。
可以说,国内药企已经输掉了“上半场”。要想在小分子药物领域占得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
年创立的艾力斯医药,从最初蔡伦路的几间实验室,到如今即将登陆科创板,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开发。
和国内很多医药企业一样,艾力斯创立之初,也决定“两条腿走路”,先做仿制药,再反哺创新药。
△艾力斯医药研发管线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是艾力斯与法国爱的发制药合作开发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并于年投入生产上市,算是艾力斯的起步。医药行业郑筱萸事件后,艾力斯意识到,仿制药之路不是艾力斯长远发展之路。于是果断放弃了仿制药研发业务,全身心投入创新药研发。
一路走来,艾力斯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研发全平台,培养了从新药发现、合成、分子药理学评估、原料药工艺、制剂研发到质量分析、临床运营、临床医学和注册等覆盖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全过程研发队伍。
抗高血压化学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早在年就获批新药证书,在研的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第三代EGFR抑制剂甲磺酸艾氟替尼已经获得国家药审中心有条件上市审评许可并进入临床三期。
已有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艾氟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俱佳,已于年11月向NMP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受理,申报的首个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即EGFRT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此外,艾氟替尼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适应症(即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目前正在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将于年内提交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
采用分子靶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肿瘤治疗方式,EGFR是热门靶点,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据了解,第一代、第二代EGFR抑制剂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大部分患者一年内就会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
针对耐药性这一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艾力斯开始自主研发不可逆、选择性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现有临床结果表明,其疗效可以与已上市的同类原研药相媲美,且胃肠道、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同类原研药,并具有强大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对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有望成为同类药物中最好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
从引进到自主研发,走大病种、高难度、国际水平、市场价值大的高端路线。尤其是走到现在,经过实践的证明,艾力斯更坚定了聚焦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发展方向。
在小分子创新药领域,立志瞄准新药研发的老牌企业不只有艾力斯,还有复旦张江。如果不是科创板,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没有听说过这家低调的企业。但业内提起其创始人王海波,都会对复旦张江的商业化能力竖起大拇指。
我国医药行业底子薄,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医药行业起步不久,仿制药在当时的医药商业环境创造出了一个个商业神话。但从创立之初,王海波就为复旦张江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一定要做创新药。可是,在那样的大环境里,一下子瞄准创新药,实在是太难了,王海波也经常被人说“太理想主义”。
上世纪90年代末,一种名叫“重组人tPA”的基因工程药物在国外诞生,立即成为治疗心肌梗塞的首选药物。国内多家单位纷纷启动研究,却不得不在技术门槛前止步。
这时,一遇挑战就兴奋的复旦张江,经过潜心研究巧妙化解了难题,顺利拿到临床批文,以万元和每年5%的销售提成转让给了东阿阿胶。然而,这种药物现在一年销售好几个亿,现在想来,王海波难免会后悔和无奈。于他而言,转让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一种维系创新的手段。
“我很清楚理想主义者也要生存,必须得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王海波忍痛割爱,将某些无暇顾及的新药苗子拱手出让,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理想情怀和现实生存问题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妥协,实在是无奈之举。每年四五千万元的研发投入与高额的转让收益之间,其实仍有不小的缺口。要想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投入,在上药集团的帮助下,高端仿制药“里葆多”成了复旦张江的一个新起点。
多柔比星脂质体(里葆多)被比喻为“药物小车”,是一线全身化疗药物。最早由ALZA开发,后被强生收购,主要用于卡波氏肉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的治疗。多柔比星脂质体年上市后销量一直稳步增长,达峰值6亿美元。
面临专利过期时,复旦张江敏锐地把握住机会开展仿制药研究,年里葆多成为国产首个研发上市的脂质体多柔比星注射液产品,年上市销售,复旦张江创新研究和商业化良性循环的路开始走通。
在治疗中化疗作为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里葆多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为复旦张江积累了一大笔原始资金,进而反哺新药研发。
对于骨子里“只想做专利药”的复旦张江而言,仿制高难度“载药导弹”并未让它尝到创新的快感。但在一盘“创新理想与生存现实对弈”的棋局中,“里葆多”却是“下棋人”有意安排的一颗一石三鸟的棋子,用以化解资金、技术、国际化三大难题。在复旦张江13年创业路上,布下过许多类似“里葆多”的智慧棋子——一边与现实机智周旋,一边为理想耐心坚守。
与此同时,聚焦光动力药物领域,复旦张江开始在新药研发领域小试牛刀。
复旦张江年上市的外用盐酸氨酮戊酸“艾拉”是国内首个光动力药物,用于治疗以尖锐湿疣为代表的皮肤HPV感染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而在国外的适应症则是治疗光角化病。
光动力学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通过局部应用光敏剂药物,由于吸收及代谢速度的不同,在一定时间后药物会在靶组织中积聚较高的浓度,经过光动力的光源照射后,迅速激发光动力反应,在靶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单态氧同时释放出荧光,单态氧的细胞毒性作用将导致靶组织细胞坏死或凋亡,或影响细胞功能,使病变组织脱落,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而邻近正常组织则不受任何影响。
艾拉光动力药品的研制成功,给传统的尖锐湿疣治疗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填补了尿道口尖锐湿疣长期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成为治疗尖锐湿疣的首选疗法。这一药物也是复旦张江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年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53%。治疗痤疮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两个适应症新药目前也分别处于临床审批和临床二期阶段。
事实上,专利转让、高端仿制的项目经历,留下的不仅仅是几千万元后续研发资金,还有宝贵的研发平台和经验。
在王海波看来,“里葆多”更像是一次实战演习,并借此搭建起了纳米药物研发平台。在它身后,陆续有四五个脂质体药物已经或即将进入临床研究,其中包括两个创新专利药。不仅技术上一脉相承,还能共享设备、厂房等生产资源,包括从研究到中试放大、再到产业化,直至销售的完整团队。
被相继转让的tPA、TNF受体等基因工程药物,也帮助复旦张江攻克了从原核表达到真核表达等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难题,并搭建起了基因工程药物平台。至此,复旦张江已经建设了基因工程药物、光动力药物、纳米药物和医学诊断产品四大研发平台,为新药创新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在仿制反哺创新的过程中,复旦张江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药终于初见曙光。年上市的海姆泊芬是公司从年起就开始研发的一种化学实体、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均为国际首创的光动力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历经16年研发,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的药物。
中国的1.1类新药,中国企业目前普遍模式并不是原创新药,而是开发me-too药,即通过对已验证靶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专利,这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低水平的me-too开发,有市场滞后性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回报。而和这些me-too、me-better的中国企业不同,复旦张江的光动力技术即使在国际范围内都具备竞争力,艾拉系列、海姆泊芬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而不是现有产品的替代品。
虽然鲜红斑痣是一种罕见病,其市场并不大,海姆泊芬也成了“孤儿药”,但对王海波而言,原创新药的情结总算圆满了。
科创板CRO第一股的下一步:CMO年11月5日,“美迪西”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科创板由此迎来了首家上市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即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
十多年前,美迪西创始人、CEO陈春麟怀着创业梦想,追寻着国内大健康领域的风向,回国踏上创业路。在此之前,他曾担任美国帕克休斯癌症中心药学系主任,美国福泰药物公司非临床药物评估部首席科学家,在医药研发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当时,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来浦东做CRO,这是为别人做嫁衣,而且新药研发成本高、耗时长、风险高,这里有生意吗?”陈春麟回忆。他毅然选择留在了浦东张江,年陈春麟从张江起步,建立了美迪西,十几年如一日,从药物探索与发现到药学研究,再到临床前研究,协助客户快速、高效地完成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各个阶段。
美迪西是国内少有的能够以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完成从先导化合物筛选优化到新药临床批件申报全流程的综合性CRO企业。公司运用技术及研发平台,协助生物医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仅从年以来,公司先后为国内外超过家客户提供新药研发服务,参与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有72个通过CFDA/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同时,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3个新药项目通过美国FDA的审评进入临床试验,2个新药项目通过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
年,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创新药和仿制药项目已有17个通过CFDA/NMPA批准进入临床阶段。包括助力宜明昂科注射用IMM01项目获NMPA临床试验许可;助力润新生物RX进入临床一期等。
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美迪西并不掩饰对于药物生产(CMO)等领域的野心。
“未来3年,公司将牢牢把握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药研究及国际申报中心之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创新药研究及国际申报中心之临床前研究及申报平台两个募投项目的建设实施,全面提升化学、生物、原料药、制剂和临床前研发服务水平,实验研发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为客户提供种类更多、难度更大、附加值更高的研发服务,提升综合服务业务在公司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吸引更多的大型医药企业客户,将公司建设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研究服务企业。”陈春麟表示,未来,公司将通过自身规模快速扩张以及互补式的收购兼并实现更大发展,药物的CDMO/CMO、生物药的一体化研究服务等将是公司未来努力重点扩张的方向。
器械:心脉医疗交出满意答卷在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版图里,除了新药研发生产,也有医疗器械的一席之地。
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分拆到科创板的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年,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数据显示,年度,心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44.39%;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56.38%。
心脉医疗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以及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
△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其自主研发的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产品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这是心脉医疗第三款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后成功上市的产品。心脉医疗共有5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其中,全球首款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Castor于年6月获批上市,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于年3月获批上市。
ReewarmPTX药物球囊适用于股动脉及腘动脉血管狭窄后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表面涂有紫杉醇药物,球囊扩张后,药物涂层中的紫杉醇被快速释放至靶病变血管壁中,实现“单次给药,长期抑制平滑肌增生”的疗效。ReewarmPTX药物球囊特有的小粒径药物颗粒和立体喷涂工艺确保药物的高效吸收,疗效安全持久。上市前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eewarmPTX药物球囊6个月远期管腔丢失和12个月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均显著优于普通裸球囊。
下肢动脉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加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生率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亿多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该疾病会造成跛行、静息痛,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广泛使用的经皮腔内裸球囊扩张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普遍存在术后血管弹性回缩、支架断裂、支架内再狭窄等临床并发症,导致患者需要反复接受治疗,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药物球囊“单次给药、长期抑制平滑肌增生,无异物植入”的治疗理念,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并发症和再介入治疗的频次,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节约了医疗资源。
“心脉医疗总裁苗铮华表示:“ReewarmPTX药物球囊的获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现有产品种类,是心脉医疗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领域一款重磅产品。未来,心脉医疗将继续秉承持续创新的研发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外周血管领域的产品线布局。”
此外,今年2月,Minos覆膜支架系统在希腊成功运用于治疗一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这是该系统自年9月获得欧盟CE认证后在海外市场完成的首例植入。
作为心脉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它适用于近端瘤颈长度≥15mm的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目前国产唯一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将输送鞘外径降低至14F(5mm)的产品,显著降低了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对血管入路的要求,为腹主动脉解剖形态复杂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惠及更多入路动脉狭窄扭曲的患者。
Minos覆膜支架系统采用三件套结构设计,可以灵活组装以满足不同尺寸需求。其先进的“带倒钩一体激光雕刻而成的裸段”、“无缝复丝覆膜”、“主体支架多重小波段编织结构”、“分支支架单丝螺旋编织而成”等核心技术可以满足更多具有复杂解剖形态的腹主动脉瘤的治疗需求,降低支架移位、内漏、分支支架闭塞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远期二次干预的风险。
文字丨Yu
美编丨小小粉刷匠
投稿邮箱丨pd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