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保守治疗
1.控制体重(高度推荐)
肥胖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明确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改善尿失禁的症状。
2.盆底肌训练(高度推荐)
盆底肌训练(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FMT)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和舒张,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盆底肌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PFMT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为众多的荟萃(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所证实。此法简便易行、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停止训练后疗效的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共识是必须要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最才可能有效。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训练3~8组,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PFMT可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进行,经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PFMT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3.生物反馈(推荐)
生物反馈是借助置于阴道或直肠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监视盆底肌肉的肌电活动,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
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相比,生物反馈更为直观和易于掌握,短期内疗效可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4.生活方式的调节(可选)
目前无明确证据表明咖啡因摄入、体育运动、饮水量、吸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相关。
5.电刺激治疗(可选)
电刺激治疗是利用置于阴道、直肠内,或可植入袖状线性电极和皮肤表面电极,有规律的对盆底肌肉群或神经进行刺激,增强肛提肌及其他盆底肌肉及尿道周围横纹肌的功能,以增加控尿能力。
单独应用电刺激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尚不明确,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与生物反馈和/或盆底肌训练结合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会阴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是电刺激治疗的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妊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下尿路感染、萎缩性阴道炎、阴道感染和出血。
6.磁刺激治疗(可选)
利用外部磁场进行刺激,改变盆底肌群的活动,通过反复的活化终端运动神经纤维和运动终板来强化盆底肌肉的强度和耐力,从而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磁刺激治疗是一种完全非侵入式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应用时间较短,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二、药物治疗主要作用原理在于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度洛西汀(推荐)
?原理:度洛西汀(Duloxetine)是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剂,它作用于骶髓的Onuf核团,阻断了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升高二者的局部浓度,兴奋此处的生殖神经元,进而提高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增加尿道关闭压,减少漏尿。
?用法:口服每次40mg,每天2次,需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
?疗效:多在4周内起效,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结合盆底肌训练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副作用:恶心、呕吐较常见,其他副作用有口干、便秘、乏力、头晕、失眠等。
2.雌激素(推荐)
?原理:刺激尿道上皮生长;增加尿道黏膜静脉丛血供;影响膀胱尿道旁结缔组织的功能;增加支持盆底结构肌肉的张力;增加α肾上腺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提高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效果。
?用法:口服雌激素不能减少尿失禁,且有诱发和加重尿失禁的风险。对绝经后患者应选择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疗效: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配合盆底肌训练、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提高疗效。
?副作用:长期应用增加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3.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选)
?原理:选择性激活膀胱颈和后尿道的α1受体,使平滑肌收缩,尿道阻力增加。
?用法:常用药为盐酸米多君,口服每次2.5mg,每天3次。
?疗效: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结合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副作用:血压升高、恶心、口干、便秘、心悸、头痛、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作脑中风。
内容来源:中国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
SJYXPG
分享国内外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应用与实践,技术发展与最新产品
与神经泌尿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起学习与分享
康乐保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