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得了卵巢癌后还能活多久allab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健康管理大讲坛(sky_health)---名师大师开讲,为健康保驾护航。参康源中国健康管理大讲坛官微。欢迎加维护团队亮世界zjulsj为   得了卵巢癌,还能活多久?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卵巢虽小,但作用巨大,是影响女性生殖、甚至人类繁衍的的核心器官。得了卵巢癌,大致生存期如何呢?

  卵巢癌5年生存率大约30%,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肿瘤首位,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有分期、病理学类型,治疗方式等有关。Ⅰ期5年生存率可达90%,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5%。

  预防卵巢癌重在倡导适龄婚育,定期妇科健康体检,贵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卵巢癌患者:七成晚期、七成死亡、七成50岁以上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最麻烦的,也是医生最不愿意遇到的。在这个不太大的器官上,一旦发生癌变,七成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七成患者5年内会死亡;七成患者发生都在50岁以上,医院教授,用三个七总结了卵巢癌的特质。

  七成患者会死亡

  卵巢上皮性癌可以说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每年有22.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就高达14万。

  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筛选方案且早期患者无症状,70%以上病例就诊时已为晚期,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率不超过30%。

  目前,卵巢癌治疗是在手术尽可能满意的切除愿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基础上辅以术后化疗,但遗憾的是晚期卵巢癌治疗后仍可能复发,预后效果不乐观。

  七成患者是晚期

  卵巢深居于盆腔,基本没有典型症状,而且它看不到、摸不到,即便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没有较好的特异性。单纯的妇科检查,包括查体、影像学B超等都很难发现。

  一旦患者感到腹部不适、疼痛、腰围突然增大时,肿瘤已进展到晚期。尤其是有明显腹胀的患者往往合并腹水,却常被人误会为中年发福,所以等有了症状再检查,大部分患者已是晚期。

  七成发病50岁以上

  70%的卵巢上皮性癌发病在50岁~60岁围绝经期的女性,虽然这个阶段卵巢功能接近衰退,为什么还会发生癌病?

  事实上,但随着雌激素下降和排卵停止,使得大脑中枢司令部产生促排卵激素,而不断的对卵巢进行刺激,这种围绝经期内分泌改变也会导致卵巢的环境改变,可能会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

  卵巢癌早期预防比较难,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外,在卵巢癌中将近有20%的人是由BRCA突变导致的,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医院进行该基因检测。

  如果明确携带有BRCA基因的突变,则建议40岁以上并已完成生育的女性,最好进行早期预防性卵巢输卵管切除,就可以达到预防卵巢癌的效果。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和晚期症状

  早日发现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对卵巢癌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病的早期可无或有较轻的症状,可表现在:

  腹胀、背痛、胀痛或不适、腹围增大、便秘、疲乏、尿频或尿急、不能正常进食、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因为卵巢癌相对少见,对主诉为腹胀和便秘的病人很多初级保健医师可能不会想到卵巢癌。

  专家提醒,如果妇女有这组症状,医师应想到卵巢癌的可能,并进一步做超声或CT等检查。妇女也应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医院就诊,协助医生找出原因。

  卵巢癌发展到晚期,有以下晚期症状。

  卵巢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扩散。但在早期患者常无症状或有较轻的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或待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超出盆腔以外,腹部可扪及时,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待到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

  卵巢癌的症状可因肿瘤的大小、发生时间、有无并发症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有:

  (1)腹部不适

  初期偶有下腹部不适或一侧下腹有坠疼感。

  (2)腹部膨胀感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可有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肿瘤小的只有在盆腔检查时才能发现,肿块逐渐长大超出盆腔时,腹部可以触到肿块。

  (3)压迫症状

  当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时,可引起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经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可出现下肢浮肿;巨大的肿瘤可压迫膀胱,有尿频、排尿难、尿潴留;压迫直肠则大便困难;压迫胃肠道便有消化道症状;压迫膈肌可发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4)体质消瘦

  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会出现营养不良及体质消瘦,形成恶液质。

  (5)腹痛、腰痛

  因癌肿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如发生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或由于浸润压迫邻近脏器可引起腹痛、腰痛。

  (6)可出现月经紊乱

  若双侧卵巢均被癌组织破坏,可引起月经失调和闭经,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血、胸水;骨转移可造成转移灶局部剧疼。肠道转移可有便血,严重的可造成肠梗阻。

  (7)子宫出血

  此外,若为功能性肿瘤,可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的症状。如:引起早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或出现男性化征象。晚期病人则表现明显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现象。

  妇科检查时可在后穹窿触及散在的坚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性,实质性、表面凹凸不平,固定不动,常伴有血性腹水。有时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卵巢癌年轻化!年轻女性应定期检查

  年轻女性别忘了多爱自己一点,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检查,远离妇癌!以往卵巢癌好发于停经后妇女,不过,临床发现,近年来患者平均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小于40岁以上的病患比例从24%增至38%,成长近6成。

医师特别提醒,曾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是高危险族群,应多加注意警讯!

  40岁以下罹患卵巢癌 近年门诊比例增6成

  文献指出,卵巢癌病患的年龄层介于50至70岁,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比例约24%,但近年来已有年轻化的趋势。

  妇产部统计发现,近4年半来收治的卵巢癌病患,其中69例小于40岁,比例超过38%,且罹患卵巢癌的平均年龄降至44.5岁。

  最近就收治1名19岁李姓青少女,曾因左侧良性卵巢囊肿接受切除手术,但短短一年间,左侧卵巢又长出约12.8公分的肿瘤,很有可能是恶性。

  考量到日后的生育能力,遂以达文西手术切除左侧卵巢输卵管,同时进行骨盆腔主动脉淋巴切除手术,病理报告显示为卵巢癌第一期。患者于术后第3天就出院。

  卵巢癌危险因子:子宫内膜异位、初经早、停经晚、未生育、家族史

  医师表示,卵巢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因此被形容为“妇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隐形杀手”;当肿瘤逐渐长大、压迫到邻近器官,会出现一些轻微、模糊的症状,但也容易被轻忽,等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状出现时,卵巢癌多已是第3期以上。

  卵巢癌有多种类型,以往认為,年轻的卵巢癌病患多属于生殖细胞病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病患属於与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的上皮细胞类型,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可轻忽。

  其余危险因子包括初经早、停经晚、未生育过、家族史及荷尔蒙影响。

  “抹”不出卵巢癌!定期超音波检查有必要

  医师表示,虽然现今手术和化疗药物治疗卵巢癌已有显著进步,但对于末期卵巢癌的效果仍有限。

  卵巢癌无法由抹片检查得知,若妇女有初经早、停经晚、未生育过、家族史等危险因子,应定期至妇产科接受超音波检查,尤其年轻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更不可掉以轻心,越年轻发现,治愈率越高。

  卵巢癌复发率高4招赶走它

  1.彻底清除病灶

  想要彻底摆脱癌症,清除病灶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卵巢癌手术中,需要尽可能切除原发肿瘤及所能看到的盆腹腔转移灶,或使其残留癌灶直径小于2.0~1.5㎝。

  2.坚持长期化疗

  跟其他癌症的化疗一样,卵巢癌的化疗也是长时期、持续性的,特别是晚期和手术不切除者。

  用药计划是:术后第1年,每月一疗程;第2年,每月一疗程;第3年,每6月一疗程;第4~5年,每6月一疗程,多改用口服药。

  化疗的进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临床期别、组织分化、手术切除彻底性、病人反应等加以变化,5年后,无复发迹象可停药。尽量避免中途停止化疗,中途停止化疗可增加卵巢恶性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3.中药辅助治疗

  中药治疗是卵巢癌复发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抑杀癌细胞的作用,二是增强宿主的免疫力,这些作用对患者术前控制病情术术后预防复发均有好处。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法及活血化瘀法。

  4.保持良好心态

  疾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心态对于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要对人们的心态进行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内分泌的调节活动,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疗效。

  实践证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病人疗效较佳,反之则较差。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心理状态,启发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回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女人得了卵巢癌以后还能活多久了吗?癌症,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只要谈到癌症每个人心中都是恐惧的。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癌症呢?小编告诉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锻炼身体就好了哦!

没有健康很难享受小康,大家对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关心。

把这篇重要的文章发给家人朋友们吧,给他们带去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是给他们送去健康!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l/201611/12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