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手术机器人子宫移植宝宝诞生妇科

2021-8-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说到子宫移植,我们来梳理一个时间线:

年,世界首例子宫移植成功,

同年9月,世界首例移植子宫宝宝诞生。

年,世界首例遗体子宫移植成功,

同年12月,世界首例取自遗体的移植子宫宝宝诞生。

同时,年还有一项重大突破,即在瑞典进行的机器人子宫移植手术。

年4月9日,这位妈妈成功分娩了一名男婴,他的诞生标志着世界首例手术机器人子宫移植的成功。

这个还没出生就已经举世瞩目的小宝宝,背后所代表的技术自然是焦点。

手术机器人子宫移植技术是指利用手术机器人从捐献者体内获取子宫供体,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供体子宫移植到受体体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两名外科医生通过引导供者腹部直径1cm的切口内的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他们都坐在几米外的工作台上,配有类似操纵杆的工具和放大的3D屏幕图像,可以在下腹部深处进行切除和移植操作。

这项新技术为捐赠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同,捐赠者不需要大尺度开腹,损伤和出血都极大减少,因此通常会感觉更好,并且身体恢复速度会更快。

这个婴儿是这一移植手术下首个出生的宝宝,他的出生代表着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切实可行的。这个研究项目的移植外科医生NiclasKvarnstr?m设想:“将来,我们要使用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将子宫移植到受体中。”

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15名婴儿是从移植的子宫中出生的。除了在瑞典Sahlgrenska学院研究范围内出生的九个人之外,在美国有两个,在巴西,塞尔维亚,印度和中国各有一个。

其实,这则新闻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的《世界首例!中国医生主刀5G远程手术,医疗迈入新时代》,新世界的大门已打开,将来围绕着5G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远程手术并不会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人工移植子宫技术为有子宫切除史的女性圆了生殖梦,而遗传咨询以及第三代试管婴儿这样的辅助生殖手段对于致病基因明确、携带可能造成重大出生缺陷的遗传性疾病的家庭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送子观音”。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生活,人们似乎已经对人工智能在更大范围内取代人类习以为常。

医院中,患者将有机会选择自己将要进行的手术是否有机器人参与。

但是这一技术带给人们兴奋与喜悦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与恐惧:医生可能会成为被AI取代的职业吗?

首先,这样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

就技术而言,机器人辅助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已经逐渐应用于妇科领域,并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手术因切口小、感染少、康复快、学习曲线短受到外科医生的欢迎。医院将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子宫肌瘤、盆腔器官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妇科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企图从众多临床案例中分析机器人妇科手术的利弊以综合利用各种手术手段,使患者受益。

1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史

第一代手术机器人:例如PUMA能够在CT引导下行脑肿瘤活检,PROBOT可以辅助完成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ROBODOC被应用于众多髋关节置换术中。第二代手术机器人:首次将AEOSP的机器人远程操控理念应用于战时救护,可以通过声音或脚踏板来远程控制内镜的位置。第三代手术机器人系统:ZEUS在AEOSP基础上进一步革新,由1个操作台以及3个机器臂组成,允许术者远程控制机器人的操作臂。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年首次被用于心胸外科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年成功用其完成了10例前列腺切除术。其后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得以推广,妇科医生也开始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达芬奇机器人用于妇科手术。

2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输卵管再通Falcone等和Degueldre等进行了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首次尝试,分别用宙斯与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输卵管结扎后的再通。年Rodgers等将机器人与开腹输卵管再通术作对比,虽然前者手术时间长于后者,但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妊娠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现出明显优势。

子宫肌瘤剔除术多篇文献的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减少了住院时间及出血量,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且术后妊娠率与腹腔镜手术无异。

良性疾病的子宫切除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的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数据分析表明,两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手术在良性疾病的子宫切除手术中并没有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却带来了高昂的手术费用,在目前良性疾病的子宫切除术中并不值得临床推广。

阴道骶骨固定术阴道骶骨固定术是治疗矫正中骨盆缺陷的一种手术方式,相对于以往的修复术疗效好、复发率低、成功率高。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腹膜下5mm,常见于子宫骶骨韧带、阴道穹窿,药物难以治愈,且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目前,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宫颈癌早期的宫颈癌多采取开腹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如今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2种手术方式(机器人、腹腔镜)以及3种手术方式(机器人、腹腔镜、开腹术)的对比,都表明机器人手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率。体重指数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减少了80%的中转开腹率。国内回顾了60例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中的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在平均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胜于传统手术方式,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老龄、肥胖妇女因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肺慢性病,可能会增加围手术期的风险,但大量文献表明,机器人对肥胖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手术治疗同样适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正常体重病人的机器人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甚至相对于肥胖者的开腹手术病人受益更大(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卵巢癌机器人在卵巢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相继有报道机器人应用于早期卵巢癌、晚期卵巢癌的减灭术。

它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包括:

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等。

研究已证实其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具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的围手术期预后及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应用包括:

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早期卵巢癌分期甚至肿瘤细胞减灭术。

国外医疗机构已将机器人系统作为部分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除了前景广阔,比起人工医生,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技术上也有着明显优势。

1

手术安全性高

机器人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并且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也相对较小,所需的康复时间较短。

对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治疗,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三维视野清楚看到毛细血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误治的几率,大大提高对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2

手术操作灵活性高

机器人手术系统有着不同于人的结构,它的工作臂可以灵活地向7个方向转动,能够完成临床医生无法做到的姿势,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提高操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方便对创口进行缝合和打结,缩小伤口,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

此外,临床医生应用其进行手术操作,可以选择舒适的坐姿,缓解了医生的压力。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方面的应用如此广阔,又有着人工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取代医生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相对医生而言,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技术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必须由人来驾驭。

人工智能诊断准确率高是因为有人告诉它这样做,在正式投入应用前,人工智能的数据库已经积累了无数临床医生的经验。

但是,在临床实践,尤其是外科手术中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一个好医生的能力不仅在于技术层面和能不能做成一些具体的手术,更在于他的应变能力。

如果在手术中面对突发情况,只有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才可能及时应变,凭借经验做出全局判断。

人体是一个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时经验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机器人或许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在疾病诊断方面超过一般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提高精确度和稳定性。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只能是医疗的辅助。

另外,医生不仅仅会为患者诊断治疗疾病,也会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

人的情感情绪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变化,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不了解患者的实际心情,也无法与患者交流,更不可能给他们抚慰。

尤其是在妇产科中,病史常涉及到生殖、月经、性方面的话题,许多患者会有紧张不安的情绪,医院就诊。

还有一些急、重症患者,如宫外孕破裂、产后出血、胎盘早期剥离、难产等。

她们由正常的社会角色意外地进入危重患者角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受病痛的折磨和面临死亡的威胁,往往处于极度恐惧之中。

性病患者大多会产生悲观自卑、自责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对妇产科患者的影响极大,如果没有医生专业的心理护理,不仅会延长康复时间,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医疗智慧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并使原来一些不太好治疗的疾病能够拓宽方向,这才是未来医学主要发展方向。

综上,利用机器人可以适当减少人为的操作,甚至有些操作精度比人更高。但是机器能否完全取代人工,还值得商讨。

觉得不错,请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yy/21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