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概述

1.1定义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L。CIT为最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CIT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1.2流行病学

关于CIT的流行病学资料多来自国外,国内尚缺乏大样本数据。

1.3CIT的发生机制

CIT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

2容易导致CIT的药物

导致CIT的常见化疗方案包括含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

3.CIT的诊断及风险评估

3.1CIT的诊断

对于CIT的临床诊断包含下述要点:

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L;②发病前有确切应用某种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或恢复正常;③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肿瘤的骨髓侵犯和脾功能亢进等;④未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⑤排除由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检测样本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⑥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红斑或鼻出血,甚至内脏出血;⑦再次使用该化疗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现。

3.2CIT的分级

本共识所述CIT分级参照常见不良反应术语标准(CTCAE)5.0版(年11月)中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分级标准(表1)。

3.3CIT的危险因素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提示CI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①患者自身因素:体力状态差、重度营养不良、合并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既往有出血病史、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等;②肿瘤因素: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骨髓浸润、肿瘤相关性脾功能亢进、肿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副肿瘤综合征等;③治疗相关因素:化疗(联合化疗、化疗周期数多)、分子靶向治疗、合并放疗等。

4CIT的治疗

4.1治疗目标

①提高血小板最低值,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其所导致的出血风险;②减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化疗药物减量与化疗时间延迟。

4.2治疗前评估

①病因评估:

②出血风险程度评估:

4.3治疗措施

CIT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治疗流程见图1。

4.3.1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为治疗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大出血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有WHO出血分级2级及以上出血症状者推荐输注血小板,对于有WHO出血分级0~1级且血小板计数达到预防性输注指征的患者,也可输注血小板。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计数≤10×/L时,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特别是患有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高出血风险的肿瘤时。对于某些有活动性出血的实体瘤,尤其是存在坏死性成分时,即使血小板计数>10×/L,也可给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需要注意的是,输注的血小板消耗迅速,维持期短。输注血制品还可能增加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输注血小板还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由于CIT常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因此无效输注及输注后免疫反应并不少见。

4.3.2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应用

(1)rhTPO:rhTPO可以减轻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和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的程度,并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rhTPO的用药方法: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CIT患者,应在血小板计数<75×/L时应用。用药剂量为U/(kg?d),1次/d,连续用药。使用过程中监测血常规,一般2次/周,特殊患者可根据情况隔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L或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升高50×/L时,应及时停药。当化疗过程中同时发生白细胞严重减少或出现贫血时,rhTPO可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

(2)rhIL-11:白介素-11(IL-11)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实体瘤CIT患者,应在血小板计数为(25~75)×/L时应用rhIL-11。当化疗后同时发生白细胞严重减少或贫血时,rhIL-11可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rhIL-11的用药方法:推荐剂量为25~50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用7~10d,至血小板计数≥×/L或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升高50×/L以上时停药。rhIL11(Ⅰ)的推荐剂量和用法同rhIL-11。

(3)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大部分专家认为对IL-11和/或血小板生成素(TPO)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4.4特殊类型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4.4.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参照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原则,以减少血小板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为主。

4.4.2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此类血小板计数恢复缓慢,通常在治疗停止后2~3年才可能恢复正常。当需要快速恢复血小板时,可以尝试脾栓塞治疗。

4.4.3化疗联合放疗引起CIT对于化疗联合放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予以密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ys/21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