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卵巢癌复发了,医院住院,
2020-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生说,姥姥可能只有半年时间了
年年初,我爱人的姥姥开始出现肚子明显变大、变硬等表现,并伴随排便疼痛、浑身乏力、下体出血等症状。因为老人已经70多岁了,所以家里人还都挺紧张,赶紧带老医院看病。我记得,当时做了血尿常规、腹部彩超、肿瘤标志物、增强CT等不少检查。经过专家会诊,医院的专家都给出了晚期卵巢癌的诊断,而且告诉我们,目前可能没有办法治愈了,老人的存活时间预计不超过半年。年7月,姥姥的病明显进展加快了,有腹水、消瘦、极度乏力等症状,我们都心急如焚。我们不甘心就这样等待,跑了好医院,问了好多人,最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办好住院后,老人的主治医生对以前的检查结果与病情现状做了分析,决定按照卵巢癌进行保守治疗。年9月底,医院做了最后一次治疗。当时,主治医生给老人做了抽腹水、注射化疗药物等治疗,还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同步提供了营养液、球蛋白等营养物质。这些治疗手段还真管事,姥姥的肚子慢慢地不再肿胀,食欲变得好起来,浑身乏力的情况也渐渐扭转,精气神又回来了,体重也增长了10多斤。当时,我们都很惊喜,没想到老人的身体状态恢复得这么好,超出了医生估计的预期存活时间。年的国庆假期,海洋一家带姥姥去了海南三亚旅游,这也是老人平生第一次坐飞机。那时,姥姥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在海边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受访者供图肿瘤复发遇上“新冠”,我们很难
可惜好景不长,短短3个月后,也就是12月底左右,姥姥之前的症状又反复了,种种迹象告诉我们,癌症又卷土重来了,而且更加棘手。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也在那段时间暴发了,整个国家包括北京的医疗资源都全力支援湖北。看着姥姥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尤其腹水肿胀得很严重,家里人十分焦虑,却又无能为力。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很难。大年三十是中国人家庭团聚,和和美美共同迎接农历新年的重要日子。而对于我们来说,年的除夕却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寒冬。姥姥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连吃饭、上厕所、走路都那么艰难。这个年,味很苦,既有对新冠的恐慌,还有家人的担忧,更有老人的痛苦。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想起癌症晚期的“厉害”之处,家里人知道,老人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但我们还是想尽力再留姥姥一段时间。整个春节期间,我医院,但是由于疫情防控和降低感染风险的考虑,老人仍然无法尽快住院。记得一位医生说,由于癌症进展非常快,就算用跟上次一样的治疗手段,预计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他建议我们多陪陪老人,让她好好度过最后的时光。我们,真的很绝望。但姥姥得不到救治,作为亲人又真的不甘心。一个建议,给了我们希望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给了我们一个建议,现在想想,那可真是一根救命稻草。他说,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试一试,那里专门收治晚期癌症老人,环境和治疗条件都不错。听完没有多想,我们马上开医院。那天是3月28号,刚好是周末,而且是临时去的,我们没有预约门诊的号,直接去了急诊科咨询。那天的值班医生和护士特别热情,告诉我们应该挂肿瘤科的号,还帮我们预约了后天的门诊。3月30号一早,我医院,肿瘤科王德林主任细致地看过所有的检查报告,详细询问了相关治疗情况,然后给开了住院所需的各项检查。安宁中心在住院部14层,姥姥住的是带厕所的单间,空间很宽裕。病房外面还有一个向阳的长廊,可惜疫情期间关闭了,要不然,姥姥出去晒晒太阳也挺好的。此时想想,作为一名癌症患者的家属,在特殊时期遇到了求医无门的情况,无疑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但医院住院,我们无疑又是幸运的。一个小插曲:突然犯糊涂的姥姥,大闹B超室
姥姥在生病前,一直照顾着家里的所有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操心过度,她得了老年痴呆症,记性越来越差,刚发生的事情往往很快就会忘记。现在想想,她在早期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但被她“遗忘”了,才导致了无法挽回的结果。这次住院,姥姥的“糊涂病”又犯了,不记得自己得病了,医院的病房里,有几次闹着要回家做饭、照顾老伴和孩子。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家里人给护工阿姨的手机里,发了许多小孩子的视频,因为老人一看到小孩就能情绪安稳些。我们还时不时跟护工视频连线,和老人面对面聊天。每天下班,我们都会来看望姥姥。慢慢地,她焦躁想家的心情被安抚下来,也开始配合治疗了。但有一天,孙护士长突然打来电话,说姥姥在B超室闹脾气,想和我们视频通话。为了安抚老人,我和媳妇赶紧开了视频,和护士长一块哄姥姥。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让姥姥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安宁疗护中心孙文喜护士长正在和一位老人聊天
回想起那天的小插曲,安宁中心的王德林主任和孙文喜护士长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容。“那段时间,因为患者较少,B超室只有一男一女两位医生轮班。老人那天是要做腹腔穿刺引流腹水,去做B超定位。不巧刚好赶上男医生当班,加上老人有点糊涂,就不乐意了。那天,护士长在病房安抚了老人1个多小时,晚上七点多才下班。”王德林主任说,老人刚来的时候,对环境还不熟悉,周围的人看着也很陌生,因此老是吵着要回家。“团队还是很有耐心的,护士长天天告诉老人,‘这就是您的家,我们都是您的亲人’,而且她们真的是这样做的。”“老人家里情况挺特殊的,主要是外孙女一家负责照料。我们和小姑娘聊了好几次,能感受到,她和姥姥的感情很深,也很有责任感。虽然状况不太理想,但她很希望姥姥能多维持一段时间。前几天,姑娘刚一进门就趴在老太太身上‘呜呜呜’哭了起来,老人虽然神志不清,但还是下意识地抚摸孩子的后背。我们在一旁看了,眼角都有点湿了。”特殊时期,我为什么收治老人?
“入院时,老人的腹腔积液比较严重,她自己也非常难受,烦躁不安。家里人跟我说,医院,实在住不进去。虽然我们的床位也很紧张,当时也有条件限制,但考虑到他们家里情况特殊,老人还有间歇性痴呆,所以还是决定收治了。毕竟还有机会争取减轻症状,让老人也好受些。”王德林说,如果真的拒绝了,可能会毁了一个家庭,下一代人可能会觉得,老人在关键时刻被社会抛弃了,这种伤心可能会持续一辈子。从事安宁疗护(也叫临终关怀)多年的王德林说,过去受条件限制,晚期肿瘤病人自杀、自残的情况还是有的,对家属的影响也很大,可能表面上没啥反应,但心里的伤痛是持久的。“特别是小孩得肿瘤的,家长的心情复杂到常人难以理解。有的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让孩子得病。还有一个爸爸,孩子离世后,不愿回云南老家,生怕触景生情,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龙泉寺出家了。去年有一医院,和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他们的独子30多岁,医院走的。因为孩子生前爱旅游,老两口就带着孩子的遗像去了好多国家。他们带了一本相册给我们看,里面全是在不同国家地标建筑前,拿着孩子遗像合拍的照片。”正是这些经历,让王德林收治了老人。摘自腾讯医典张杰讲述人:老人的外孙女婿海洋(化名)编辑/宣教中心
医院之窗往期相关文章:◆欢迎回家!医院抗疫战士全员凯旋◆那一刻,我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医院组织西藏大学医学生集体前往天安门观礼升旗仪式◆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欢送首钢基地医院医疗队医院医疗队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凯旋◆医院第二批赴石景山区新冠医院医疗队整装出发◆医院开通网上在线问诊共同助力疫情防控!◆疫情期间门诊患者全预约诊疗,停止现场挂号◆与疫情战斗的日日夜夜——“疫”线护士的“战地日记”◆特殊时期与死神赛跑的人们◆医院的战疫故事◆战“疫”中的影像记忆◆人工智能助力医学影像诊断医院疫情防控再添新利器◆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乳腺疾病科爱心守护乳腺癌患者◆关爱特殊患者群体——疫情下从未停止脚步的肾内科◆守好小“家”为了大“家”◆战“疫”之花最美绽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三八”妇女节我院领导走访慰问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不忘初心使命彰显医者担当——感染性疾病科齐心战“疫”◆同心战“疫”共筑防线——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时刻在坚守◆我已做好准备◆为你而歌——记抗疫战斗中的无名英雄们◆为临床提供精准情报做抗疫中的幕后英雄◆疫情之下儿科天使的坚守◆最美的战士你们辛苦了◆抗疫路上的随笔——医院普外一科霍露静◆胃肠外科全体同仁给科室“最美逆行者”安冰的一封信◆恪尽职守众志成城医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支援武汉!请让我去!——医院护理人主动请缨支援◆我请战武汉踏上疫情防控第一线◆远程会诊指导首例石景山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抗击疫情有了智能小帮手◆我院领导看望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和家属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