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闻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

2020-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15/4789159.html

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年9月—年6月期间该院胃癌伴糖尿病94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总结,研究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影响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胃癌伴糖尿病94例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男有29例,女有18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4.5±4.3)岁,平均病程(7.45±1.45)年,平均血糖(8.25±1.31)mmol/L,餐后2h平均血糖(11.26±2.15)mmol/L;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鳞状细胞癌21例,粘液癌11例,未分化癌5例。观察组男有30例,女有17例,年龄49~60岁,平均年龄(55.5±3.2)岁,平均病程(7.45±1.45)年,平均血糖(7.35±1.20)mmol/L,餐后2h平均血糖(12.30±2.40)mmol/L;其中低分化腺癌16例,鳞状细胞癌23例,粘液癌4例,未分化癌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患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病程、血糖)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知识宣教,静脉输液、药物医治、监测血糖和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例如:

①营养监控。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2d开始经鼻肠管给予营养溶液,每次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时需注意首先给予生理盐水mL,调至速度在25mL/h,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异样,如若患者无不适情况发生,于第3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乳剂(TPF-D)和生理盐水,并按照1∶3的剂量混合输注,调整速度在20mL/h;然后在第4天时根据上述肠内营养液调制出1∶2混合液,速度在40mL/h;第5天给予肠内营养制剂(TPF-D)原液,设置速度50mL/h,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每日至少输注~mL,若能量不足,可从肠外营养补充。

②鼻饲管护理。

首先清楚鼻饲管位置、是否通畅等,然后掌握鼻贴的制作与固定,将鼻贴剪成宽2cm、长7cm的长条,再将宽条一侧沿鼻肠管缠绕,最后准确记录标记;并由每个值班护理人员测量鼻肠管长度,详细记录,检查鼻肠管标记是否与标识带记录数据相符;每日使用液体石蜡润滑鼻腔,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最后如若要使用泵入肠内营养溶液,在使用之前需采用40mL温开水和10mL的2%碳酸氢钠,对长期使用泵入肠内营养溶液患者每隔5h对鼻肠管内冲洗1次,当在冲洗过程中,若输入泵报警,可先将泵与鼻肠管分离,再用注射器冲洗,防止发生鼻肠管堵塞情况。

③营养支持。

护理在输注营养溶液过程中,注意输注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快到慢,并将温度保持在37℃作用,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同时若患者病情许可,可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但若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腹泻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终止营养溶液输注,并同时观察患者血糖情况,使患者血糖维持在8.5~10.6mmol/L。

④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包含饮食习惯等,在患者术后保障患者营养健康,以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⑤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患者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血糖检测标准:采用血糖检测仪进行检测。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情况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常好发于45岁以上患者,早期临床无明显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而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腹痛及食欲减退逐渐加重,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且因临床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患者及家属忽略。故为了防止患者体内能量的大量消耗,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早期采取肠内营养输注,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控制血糖水平。

有学者指出,胃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会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降低体内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方法,但对于胃癌伴糖尿病患者,大量肠内营养物质可以加重体内的血糖紊乱,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针对胃癌术后伴糖尿病患者以往多采用静脉高营养素输注的方法,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但由于此种方式费用较高,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而给予肠内营养,直接向肠道内提供营养物质,并通过预先放置在小肠内导管,向小肠内注射特制的肠内营养溶液,直至患者完全恢复,可以自主进食。前期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不仅可以维持肠黏膜完整,降低肠源性感染,维持正常肠道功能,还可以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营养监控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能量补充,避免患者出现不适症状;从鼻导管护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减少鼻黏膜的破损,保护鼻腔的完整性,以降低感染的几率;从心理护理方面进行干预,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并鼓励患者积极医治,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等。因此,该文证实,对比常规护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护理在胃癌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满意度较高,血糖控制水平较好。

综上所述,在胃癌伴糖尿病患者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影响效果显著,临床可广泛使用。

原作者:黄小红

原作者单位:厦门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wh/20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