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产抗肿瘤1类新药获批汇总

2022-4-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Cornflower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年已过去一半,肿瘤领域在过去半年里收获颇丰,越来越多的国产抗肿瘤1类新药从幕后走向台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上半年国产抗肿瘤1类新药的获批情况。

本文所指的1类新药是注册申报中首次在中国批准上市,且既往境内外未上市的创新药,包括1类化学药品、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预防用生物制品,以NMPA制证时间为准。

伏美替尼

3月3日,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甲磺酸伏美替尼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1]。

此次获批基于一项IIb期临床研究,伏美替尼二线治疗EGFRTM突变阳性晚期/转移性NSCLC的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74.1%,疾病控制率(DCR)达93.6%,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更值得一提的是,伏美替尼强效入脑,对于预后生存不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NSCLC患者也显示出较强的疗效,CNSPFS达11.6个月。

优替德隆

3月11日,国内首个埃博霉素类抗肿瘤创新药优替德隆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优替德隆是一款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埃博霉素衍生物,其作用机理与紫杉醇相似,都是通过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并稳定微管结构,诱导细胞凋亡[2]。

此次获批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既往使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卡培他滨单药相比,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的总生存期(OS)由15.7个月显著延长至20.9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1%;PFS由4.11个月显著延长至8.5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4%;ORR由26.7%提高至49.8%(P<0.)。在安全性方面,优替德隆血液学毒性低、胃肠道反应轻微、肝肾毒性也不明显,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

帕米帕利

5月7日,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pamiparib)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携有致病或疑似致病的胚系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4]。

帕米帕利是一种PARP1和PARP2抑制剂,此次获批基于一项帕米帕利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或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在中国入组了例,队列1纳入了90例晚期铂敏感卵巢癌患者(PSOC),队列2纳入了23例晚期铂耐药卵巢癌患者(PROC),试验的主要终点为ORR。中位随访时间12.2个月(0.2,21.5),结果显示:队列1中的铂敏感卵巢癌患者ORR达到64.6%,包括8例完全缓解(CR)以及45例部分缓解(PR),中位DOR达14.5个月,中位PFS为15.2个月。而队列2中的铂耐药卵巢癌患者ORR也达到了31.6%,包括6例PR,中位DoR为11.1个月,中位PFS为6.2个月。这意味着无论是铂敏感还是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帕米帕利都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获益,且单药治疗安全性可接受,易于管理。

纬迪西妥单抗

6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正式获得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

此次获批基于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中开展的单臂、开放、多中心关键性II临床试验数据。该研究共入组例既往接受过2线或2线以上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包括ICH3+、IHC2+/FISH+及IHC2+/FISH-病人)晚期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在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独立疗效评价委员会(IRC)评估的主要疗效指标ORR为23.6%,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7.5个月。安全性方面,维迪西妥单抗常见不良事件为白细胞计数降低、脱发、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等,以轻中度为主,临床上基本可控[5]。

多纳非尼

6月9日,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甲苯磺酸多纳非尼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6]。

此次获批基于基于一项多纳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开放、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ZGDH3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多纳非尼组的中位OS显著优于对照药物索拉非尼组,达到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性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延长。多纳非尼组在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药物相关的导致停药或减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显示出更优的安全性。多纳非尼是晚期肝细胞癌治疗领域自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单药头对头比较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生存获益和安全性均优于索拉非尼的抗肿瘤新药。

赛沃替尼

6月22日,我国1类创新药赛沃替尼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标准含铂化疗的、具有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特异性靶向MET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

赛沃替尼本次批准基于一项II期临床研究,共有70例具有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入组接受赛沃替尼治疗。中位随访17.6个月的数据显示,IRC评估的ORR为49.2%,DCR为93.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9.6个月。亚组分析显示,赛沃替尼替尼治疗其他类型NSCLC患者的DCR达到95.1%,中位PFS达到9.7个月。安全性方面,肺癌患者对赛沃替尼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病的发生[7]。

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使我国由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必由之路。经多年厚积薄发,一个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诞生并成功上市,中国1类抗肿瘤新药家族正在逐渐壮大,我国新药自主创新能力正在绽放光芒,肿瘤患者也将获益更多。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浏览)

1.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22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