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知多少

2017-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多囊别多虑,治疗办法多。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它发病率很高,在育龄期妇女中能占到6-15%,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发病率在50%-70%。

该病的主要影响

1、月经和生殖功能

2、糖代谢和脂代谢

主要表现在育龄期女性月经初潮到绝经之前,出现脸上反复痤疮、汗毛浓密、月经异常、不孕、发胖等症状。PCOS是一种慢性病,几乎影响女性一生的健康,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

如何得知自己患了多囊卵巢综合症?

如果育龄妇女出现月经几个月一次甚至一年半载行经一次;且伴发胖、多毛、脸上反复长痘痘;还有就是超声发现卵巢多囊,就是卵巢一下子长出好多的小卵泡,但是没有一个能达到最后的成熟并且排出来;因为不排卵,还会导致不育。若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需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医院做全面详细的检查。

困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月经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不好,因此月经不规律,最主要的表现是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大于35天以上为稀发)。

2高雄激素血症相关表现

由于体内雄激素过高,出现长胡子、脸上反复痤疮、乳房、脐下有长毛(通常是男性长有毛发的地方也出现毛发生长)等。

3肥胖等代谢异常表现

作为女性来说,雄激素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过多,女性的雄激素过多就会让女性体型发生改变,因为雄激素过多会造成脂肪在身体中段堆积,使女性纤细的腰部易于囤积脂肪(腹型肥胖)。

4不孕不育

因为不排卵,会造成不育。

5相关潜在并发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仅是生育问题,还有很多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比如:

糖尿病

由于大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体内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下降,而胰岛素抵抗下一步就会进展为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患者体内雄激素过高,造成血脂的代谢异常,使胆固醇升高,从而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子宫内膜癌

由于长期不排卵,体内没有孕激素,子宫内膜不能周期性脱落就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产科并发症

PCOS患者的产科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据报道其流产率相对正常人增加2倍,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增加3-4倍。

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怎么办?

由于该病是一种慢性病,对女性健康影响深远,所以需要长期管理。长期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调整月经周期、控制体重、治疗痤疮和多毛、辅助生育,远期目标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另外,PCOS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每个患者表现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年轻多囊患者诉

1.医生,我还不想怀孕,只是月经总不来,身上毛发重,体重一直往上走。  

对于这样的你,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少糖、少油、多运动以降低体重和腰围,不用药物,就可能降低胰岛素、雄激素从而恢复排卵月经规律。另外单纯的月经不规律首选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控制月经,保护子宫内膜。

如果还有痤疮、多毛等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就要周期性口服避孕药,控制痤疮要三个月以上见效,控制多毛要六个月以上见效。有人可能会担心长期吃避孕药以后不会不能生育了吧,

请放心,长期吃避孕药并不会影响你以后的生育功能。

2.雄激素高,要吃地塞米松吗?可不可以直接促排卵?  

对于存在雄激素高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因为体内这些激素异常会影响卵子的生长发育,所以要先进行降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治疗后,再进行促排卵。

根据雄激素高的来源不同,会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果是肾上腺来源导致的高雄激素患者,常用地塞米松。避孕药、环丙孕酮等主要用于卵巢来源的高雄激素患者。肥胖、高血糖或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患者,推荐使用二甲双胍,它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纠正高雄激素状态,改善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促排卵效果。

对于助孕成功的PCOS患者孕期也要监测血糖、血压,因为你们的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相对正常人要高得多!

3.绝经后,是不是就安全了?

并不是!还是那句话,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个慢性病,影响着你一生的健康。绝经后仍要注意发生代谢疾病的风险,要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虽然PCOS复杂多变、影响一生,但大可不必害怕。借用一句话“谁能没有一两个慢性病,小到鼻炎、痔疮,大到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哪个能完全治愈?所以你要乐观面对积极控制!”

转载自试管婴儿(上海九院)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17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