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致病基因的人,要怎么预防癌症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致基因病怎·么·预·防·癌·症上午12点,浙江大医院肿瘤外科医生徐栋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今天上午,他一共接待了36位病人;7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肿瘤预医院里最“冷”的门诊,病人经常是个位数,甚至“0”门诊。最近几年,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来咨询,有其他科室推荐来、怀疑有家族史的患者,也有主动找来,担心自己得癌症的患者。最常问的问题有两个:保健品能不能防癌?如何从生活方式上预防癌症?关于癌症以及如何预防癌症,网上流传着各种说法,总的来说,靠谱的少,噱头多。钱报记者请徐栋医生,讲讲预防癌症真正正确的方法。恶性肿瘤该怎么预防?这5种恶性肿瘤有明显遗传倾向国内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非常重视肿瘤“三级预防”的理念: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比如避免致病因素的接触,做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早期干预;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三级预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如减少癌痛等。普通健康人群最关心的大概是一级和二级预防。特别是这些年比较热的基因检测。“以前做基因检测,出结果要等近半年,现在有了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10个工作日就能出结果。”在徐栋看来,技术的进步也是肿瘤预防门诊越来越热的原因之一。基因检测主要针对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胃癌、鼻咽癌等。基因检测如何帮助人们预防癌症基因突变不等于癌变致病基因要及早干预病例一患者A,二十几岁,因为便血就诊,肠镜检查发现超过颗息肉,其中一颗已经癌变,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了APC基因突变。A已经结婚,但还没孩子,医生建议他,如果想要孩子,最好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挑选没有APC基因突变的受精卵进行胚胎植入。“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大肠会遍布息肉,并且20岁之后就开始癌变,终生癌变的风险是%。”徐栋说,这种情况需要切除整个大肠。病例二患者B,四十几岁,因便血、腹痛就诊,查出大肠癌,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有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考虑为林奇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医生了解到,B的父亲也是因为大肠癌去世的,于是建议B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做基因检测。检测结果,B的姐姐和她的女儿身上,发现了相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医生给母女两人分别制定了随访计划,携带突变基因的母女需要密切随访与复查;其他没有发现基因突变的亲属也要随访,但频率没有那么高。徐栋告诉记者,目前已知与大肠癌密切相关的致病基因有十多种,每个基因通常有上百个突变位点,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测已知和未知位点的突变。但并不是所有的突变都有意义,每个突变的致病风险也是不一样的。“APC基因突变的致病风险很高,遗传了APC基因突变,相当于遗传了大肠癌;而林奇综合征的情况有所不同,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的患者只是遗传了一种发病风险。”徐栋解释说,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已有的研究评估致病风险,有明显遗传倾向的肿瘤患者家属可以到肿瘤预防门诊或者遗传咨询门诊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获得干预意见。帮助预防癌症、赢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更好地生活哪些人建议看肿瘤预防门诊浙医二院的肿瘤预防门诊,是肿瘤专家郑树教授提议设立的,已经开了15年了。“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在更新,技术也在进步,很多恶性肿瘤,其实都是可以预防的。”徐栋说,开设这个门诊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他们预防癌症、赢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更好地生活。针对两类人群第一类,是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提供肿瘤危险因素评估和咨询服务。门诊中,徐栋也碰到过一些患者,乳腺有比较严重的增生,没有家族史,但本人非常担心癌变,来做基因检测。最后发现了某些位点的基因突变,但致病风险并不高,医生建议定期密切随访就可以。第二类,普通人群,了解癌症与生活方式的相关医学知识。徐栋碰到过一家人,父母亲和儿子,体检都查出甲状腺结节,来看肿瘤预防门诊。父母亲做了穿刺,都查出甲状腺肿瘤。徐栋了解病史得知,这家人非常爱吃海鲜。虽然全民补碘与甲状腺疾病上升无法简单画等号,但对部分人来说,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居民,防止碘的过度摄入很有必要。比如已查实有甲状腺结节的,应该少吃像海带紫菜这些富含碘的食物。

来源:钱江晚报









































已入秋,暑难消,孩子护理小妙招!
已入秋,暑难消,孩子护理小妙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11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