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因表达谱预测紫杉烷与铂类药物治疗卵
2016-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研究背景与目的
自从铂类与紫杉烷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引进之后,上皮性卵巢癌女性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改善。然而,尽管该联合治疗方案引进之后开展了众多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标准治疗仍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方案可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然而,尚不清楚哪类患者可从紫杉烷与铂类药物治疗中真正获益。
为此,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基因表达谱预测紫杉烷与铂类药物治疗卵巢癌的敏感性。
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从晚期卵巢癌活检表达数据集GSE中识别与区分有效与耐药病例(包含紫杉醇或卡铂单药治疗有效)的表达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法建立基因评分系统,用于预测药物的有效性。采用T评分与C评分进行鉴别检测。
研究结果在独立的顺铂治疗数据集(GSE)中,相比无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的C评分较高(P=0.)。在3个卵巢癌数据集中,C评分较高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较长(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P=0.02;GSE,P=0.03;GSE,P=0.)。在另外两个晚期卵巢癌数据集中,相比不含紫杉烷与铂类药物的方案,较高的T评分可使含紫杉烷与铂类药物方案与较长的生存期更为相关(GSE,P0.0;GSE,P=0.)。而对于T评分较低的病例,不同的化疗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评估TCGA与GSE结果显示,C1/间质亚型患者的T评分较高,而C5/增殖亚型患者的C评分较高,C1/间质亚型患者的C评分较低(P值均0.0)。C评分与T评分彼此呈负相关,提示紫杉烷与铂类药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研究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紫杉烷与铂类药物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发展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由于该研究的所有数据集均来自公共数据库,因此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需要在随机对照研究中采用表达微阵列分析法或转录物组二代测序法分析FFPE组织标本。此类基因表达谱的分析需要验证其是否基于T评分与C评分,通过预测铂类药物的疗效与紫杉烷类药物的剂量密度可改善患者的OS或PFS时间。由此可见,本研究为进一步促进卵巢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起点。
参考文献:GynecolOncol.Apr;(1):49-56.
本项目由辉瑞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