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卵巢癌ldquo靶向药rdqu

2021-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高血压Hypertension

靶向药物由于作用机制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也会各有特点。其中,与抗血管生成有关的靶向药物,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是高血压,总体发生率在20-60%;部分服用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在15-22%。“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早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与治疗有关的高血压,两者相同又有区别。目前,关于靶向药物导致“血压异常”的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如果在治疗中遭遇,我们需要如何处理呢?

一、定义(血压水平均指“诊室血压”):

(一)作为内科疾病诊断,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分为3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等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这里不再细说。(二)作为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dverseevents),高血压的定义:以病理性的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紊乱。NCI制定的CTCAE分级(v5,),分为5级:1级: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80-89mmHg。2级:如果既往血压在正常值范围内,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99mmHg;基线医学干预需要变化;血压反复升高或持续升高(≥24小时);伴有症状的舒张压升高20mmHg或伴有症状的血压升高/90mmHg;需要给予单药治疗。3级: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需要医学干预;需要使用一种以上药物治疗或使用较前更强化的治疗。4级:危及生命(如:恶性高血压,一过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高血压危象);需要紧急治疗。5级:死亡。

二、临床特点:

与靶向药物治疗有关的高血压会表现为,既往没有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或者说出现血压异常增高的情况;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高血压(接受稳定剂量的降压治疗至少1周后),则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仍可能会在使用靶向药物后出现血压的异常波动或反跳,需要调整治疗。临床中常见为轻-中度(CTCAE1-2级)高血压。口服类型的靶向药物多在服药9-14天左右出现。贝伐单抗类药物多在应用的半年内(1-3疗程之间)出现。部分药物存在剂量累积效应。

三、做好用药前期准备:

确定能否使用靶向药物,以及使用靶向药物的时机。1、明确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及血压控制情况;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血栓、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病、痛风或肾脏疾病史。2、按照前述定义,确定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3、心内科就诊,治疗前评估,必要时用药调整血压水平。4、口服靶向药物可在血压稳定1周后用药;贝伐单抗类药物可在血压稳定2周后用药。

四、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案:

这里的治疗目标与普通人群的高血压治疗目标是一致的,即:降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与血管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一)需要强调的重点:1、用靶向药物前,应熟悉个人基础血压情况,学习并掌握血压测定方法;2、用靶向药物期间,应注意常规监测血压的变化(初次使用的患者1月内建议每日至少1次监测,此后每周至少1次监测);血压异常的患者要求每日2次监测。强调居家监测血压(homebloodpressuremonitoring,HBPM);电子血压计要定期校准;3、做好诊间沟通,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以及调整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4、停止靶向药物治疗后,至少1月内应继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水平酌情调整降压药物(减量或停用),警惕低血压的发生。血压稳定后,按照心内科专科意见随访。(二)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一: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降盐目标为每日6g以下。需要改善食欲的患者,还要注意其它含盐的调味品(如:酱料、鸡精、豆豉等);同时注意增加钾的摄入(见腹泻篇)。2、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提倡“DASH”饮食(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指饮食富含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坚果等,少进食糖、含糖饮料和红肉。3、控制体重。使BMI25,腰围85cm。4、不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5、不饮或限制饮酒。每日不超过15g(10-20ml),每周不超过80g。6、增加运动。提倡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4次以上,每次持续30-60分钟。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三)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二:降压药物治疗。常规的降压药物一般可以控制与靶向药物治疗相关的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如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90mmHg。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推荐低危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90mmHg,高危患者应为/80mmHg。1、推荐的常规降压药物包括:(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二氢砒啶类(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但要避免使用苯烷胺类(维拉帕米等)、苯并硫氮卓类(地尔硫卓等)(见疲劳篇)。(2)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4)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5)利尿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2、需要注意的是:(1)基础血压正常的患者,不推荐应用靶向药物前预防性降压治疗。(2)初次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鉴于药理机制,与贝伐单抗类药物有关的高血压,推荐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与激酶抑制剂有关的高血压,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3)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疲劳症状。(4)需要服用1种类型以上降压药物的患者,需要与心内科医师仔细沟通,选择复方制剂或合用,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5)服用降压药物期间血压正常者,不能随意停药。(6)重视不适症状的识别,如:头晕头痛、心慌、视物不清、黑曚、走路不稳等,及时与医师沟通反馈。(四)靶向药物治疗调整计划:1、如果发生CTCAE1级、2级高血压,无需停药。2、如果发生CTCAE3级高血压,建议暂停用药。降压治疗,改善至CTCAE2级以下后(口服靶向药物需接受稳定剂量的降压治疗达48小时以上,贝伐单抗类药物需接受稳定剂量的降压治疗达1-2周以上)恢复靶向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可原剂量恢复用药,部分患者需要减量。如果超过1个月血压仍未改善,建议停用。3、如果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CTCAE3级高血压,仍需继续暂停用药。降压治疗,改善至CTCAE2级以下后,口服靶向药物可下调一个剂量继续用药。如果不良反应仍持续或再次反复,建议停用。4、如果发生CTCAE4级高血压,尤其是治疗中出现高血压危象、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建议立即停用,并永久停用靶向药物。近20年来,肿瘤治疗的理念之一即是一直强调“慢病化处理”,靶向治疗药物的诞生,使得这一理念得以真正落实。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加和治疗时间的延长,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治疗模式在肿瘤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备受重视,亟待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情况,整合资源,协调规范,以使患者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参考: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2.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zd/21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