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治疗效果不佳和肿瘤

2023-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708/6383698.html

放疗、化疗对多数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学说,认为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放疗抵抗、化疗耐药等与CSCs的存在密切相关。

年,Hewitt等[1]研究发现只有0.1%-1%的白血病细胞可以在体外形成克隆。在随后的实体瘤研究中,Hamburger等[2]]也发现仅有1/-1/的肺癌、卵巢癌或成神经细胞瘤的肿瘤细胞在琼脂中能够形成克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肿瘤并不是由均一的肿瘤细胞构成,其中只有部分肿瘤细胞具有致瘤性。关于肿瘤细胞异质性的解释,人们又提出了层级假说[3]。该假说认为,肿瘤细胞之间功能存在差异,只有少量的细胞,即肿瘤起始细胞能高频度地启动肿瘤的发生。在治疗方面只有特异性地针对这些肿瘤起始细胞,肿瘤才能得到较好地控制。以假说为依据,年,Reya等[4]正式提出CSC学说,认为CSC在肿瘤组织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通过某些机制不断分裂增殖,一方面进行自我更新,另一方面产生出具有有限分裂和分化能力的肿瘤细胞,进了肿瘤的形成。肿瘤起源于CSC,CSC具有干细胞样的特性,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对放化疗不敏感。其在肿瘤中虽只占少数,却是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的主要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各肿瘤的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CSCs是表现出干细胞特性的异质性肿瘤细胞亚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发育及不对称分裂的能力。迄今为止,CSCs的来源尚未明确,可能是从干细胞或祖细胞转化而来,也可能是肿瘤细胞去分化驱动形成。在很多实体肿瘤组织中都能分离出具有“干性”的肿瘤细胞,目前最常用的CSCs标志物有跨膜糖蛋白CD24、CD34、CD38、CD44、CD90、CD、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等,还有一些特定CSCs特殊表达的分子表型。除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和磁珠分选法外,侧群细胞分选法、无血清液体培养基法、贴壁细胞乙醛脱氢酶发光法也用于分选CSCs。

放射线和化疗药物能杀伤肿瘤细胞,减小实体瘤的体积,但实体瘤中潜伏着CSCs,可通过ATP酶结合盒(ATPasebindingcassette,ABC)转运蛋白、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内减毒物质、凋亡抑制、乏氧效应、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等逃避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的杀伤效应,在适宜条件下再次分化增殖,引起肿瘤复发、侵袭及远处转移。

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正在改变,已在越来越多的肿瘤类型中发现CSC的存在,对于肿瘤的维持、耐药和复发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CSC的治疗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切入点。人们设想通过深入探讨调控CSC自我更新能力的机制,改变CSC的微环境,筛选靶向治疗CSC的特效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有望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ewittHB.StudiesofthedisseminationandquantitativetransplantationofalymphocyticleukaemiaofCBAmice[j].BrJCancer,,12(3),-.

[2]HamburgerAW,SalmonSE.Primarybioassayofhumantumorstemcells[J].Science,,(),-

[3]ZajicekG.Ontherelevantmodelforhumancancer[J].MedHypotheses,,7(9):-

[4]ReyaT,MorrisonSJ,ClarkeMP,etal.Stemcells,cancer,andcancerstemcells[J].Natur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cjfc.com/ncahl/23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