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20-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位。三十年来,其治疗未有重大突破,全球5年生存率约为40%。近年来,靶向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抑制剂的出现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有了它,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新的研究结果和进展,需要妇科肿瘤医师不断学习和交流,以期帮助患者制订最佳治疗策略。对此,我们四川妇科肿瘤界同仁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探讨学习相关进展!
10月27日,由四川省肿瘤学会、医院主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科肿瘤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协办的“妇科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学术会议”在成都隆重举行。
学会理事长卢铀教授宣读了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并批复,参会代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主任尹如铁教授当选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并发表演讲。
参会的专家学者通过分享临床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对卵巢癌的治疗历史沿革、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及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等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及探讨。
尹如铁教授回顾了卵巢癌治疗的“过去”,审视了“当下”,并展望了“未来”。她指出,三十年来,卵巢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逐渐建立,而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维持治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亦逐渐受到重视。抗血管生成药物和PARP抑制剂是卵巢癌维持治疗的“主力军”,尤其是奥拉帕利作为全球首个PARP抑制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后,将维持治疗带领进入了新时代,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各大指南推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奥拉帕利最初被批准用于胚系BRCA突变型(gBRCAm)复发卵巢癌治疗,但随着研究愈加深入,人们发现其抗肿瘤活性并非仅局限于gBRCAm人群,而目前,FDA及NCCN均已调整奥拉帕利适应证,不再要求进行gBRCAm检测。而对于卵巢癌治疗的未来展望,尹如铁教授表示,奥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SOLO1研究结果已经在刚刚结束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公布,SOLO1的主要研究终点结果令人鼓舞,奥拉帕利能够显著改善研究者评估的PFS,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70%(HR=0.30,95%CI0.23-0.41;p0.)。3年无进展或死亡的患者比例为60.4%,而对照组仅为26.9%,也就是说对于一线化疗后接受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患者有60%在3年内免于疾病进展或死亡,这项研究或将改变现有的卵巢癌治疗标准,同时,多项奥拉帕利与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治疗卵巢癌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这些研究为我们带来更多循证证据。
医院的著名专家,彭芝兰教授,在会上对年NCCN卵巢癌治疗指南做了详细解读,彭教授高瞻远瞩地结合自身多年来在临床中积累的经验,深入浅出,为现场观众如何结合规范化的NCCN指南和临床实践做出引导,赢得会场热烈掌声。医院妇产科主任赵霞教授则对当今最热门的肿瘤免疫治疗进行了讲解,从免疫检查点药物PD-1/PD-L1单抗到更加复杂的嵌合抗原T细胞(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这些新兴疗法进展迅速,其作用机制、制备技术和临床应用都比较复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逐渐走进临床实践中。
医院李清丽教授从卵巢癌化疗药物的演变历程以及近年来NCCN指南中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化疗方案的更新,介绍了近年来脂质体阿霉素在卵巢癌初治及复发后应用的临床研究及中国专家共识,期望未来能有更多新型有效的药物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妇瘤科主任高庆蕾教授从二次减瘤术、化疗及维持治疗三个方面,针对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临床治疗策略优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及体会。高教授指出,多数卵巢癌患者会面临复发并接受二线或多线治疗,NCCN指南推荐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可考虑二次减瘤术,但目前患者的筛选标准仍存在争议。对于铂敏感复发患者,二线铂基础联合化疗仍是主要治疗选择,但生存获益远低于一线化疗。那么,临床该如何进一步延长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呢?维持治疗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近年来,人们尝试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但数据显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有限,仅延长3~4个月,总生存期(OS)无显著获益。而以奥拉帕利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困境,相关研究显示,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复发治疗缓解后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使PFS延长2~3倍,且不良反应较低。最后,高教授表示,希望奥拉帕利能更多地惠及卵巢癌患者。
医院李艳芳教授为现场参会人员做了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报告,指出卵巢交界性肿瘤作为低级别肿瘤,在何时应该进行保守治疗、何时应该采取积极治疗、应如何管理,是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的。
重庆市妇瘤科主任王冬教授在会上对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相关内容做了讲解。随着目前精准医学的进步,基因测序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在肿瘤治疗和遗传咨询领域的发展尤其迅速。以BRCA基因检测为代表,尤其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大约22%都携带BRCA基因突变,BRCA基因突变状态可以对治疗选择和预后管理进行指导,因此NCCN指南推荐所有卵巢癌患者在诊断时均应进行BRCA基因检测,同时,由于胚系BRCA基因突变可以遗传,对于携带该基因突变的患者,应该进行遗传咨询,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子女卵巢癌的患病风险。
医院妇瘤科主任黄奕教授则汇报了奥拉帕利在年中的最新进展。黄教授除了跟大家详细讲解了SOLO1中的研究设计和结果之外,还介绍了奥拉帕利联合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复发卵巢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黄教授强调了BRCA体细胞突变及HRD检测目前仍面临挑战,基于患者的铂敏感状态选择PARP抑制剂治疗更加方便且有利于筛选更多从PARP抑制剂治疗获益的患者,因此现阶段铂敏感复发是更加合适的评估PARP抑制剂治疗疗效的Biomarker。PARP抑制剂不仅与多种药物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而且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故而体现了很好的耐受性,这为其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王丹青教授介绍了PARP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管理,王教授从PARP抑制剂的研发,体内分布等不同方面,从源头上解释了不同PARP抑制剂在安全性上的区别。其中,王教授引用了年AACR大会中报道的三种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尼拉帕尼及雷卡帕尼)在动物模型中的不同的骨髓/血液分布比,以及三种PARP抑制剂“脱靶作用”的比较。结论是奥拉帕利的骨髓/血液分布比最低,“脱靶作用”最小(IC50最高),进一步说明了奥拉帕利无论是血液学毒性,还是消化道毒性在三个PARP抑制剂中都是最轻的。
医院程玺教授结合其丰富的卵巢癌诊治经验和对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的前沿进展的理解,以程教授应用奥拉帕利治疗两位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案例进行了经验分享。其中一例患者在已经脑部转移的情况下,程教授应用新兴靶向治疗方案,有效延长这名患者的生存达两年多,获得现场同仁的点赞。为此,程教授说到,肿瘤领域发展迅速,这些新的靶向药物(比如以奥拉帕利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值得大家尝试和应用。
同时,这次会议上还有多位来自四川、重庆、武汉和兰州的专家进行了两场专题讨论,分别聚焦30年来卵巢癌治疗药物的发展和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全程管理与不良反应处理两个主题,碰撞出诸多引人思考的对话。
最后大会主席尹如铁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尹教授认为,妇科肿瘤近几年发展迅速,需要这样针对治疗新进展新药物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妇科肿瘤专委会成立之际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值得庆贺。同时,也需要看到差距,卵巢癌治疗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但西南地区部分妇瘤医生对已经进入中国的奥拉帕利为代表的划时代PARPi的了解和应用可能还不算多。希望专委会和各位医生同道一起,促进新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成长。
会议花絮照片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